大家好,我是中醫劉大夫。
氣虛,中醫術語。所謂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氣虛,泛指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歸肺經、脾經。
功效作用:益氣補中。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9~30克。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微。歸脾經、肺經、心經、腎經。
功效作用: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3~9克,另煎兌服。多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微苦。歸脾經、肺經。
功效作用:益氣健脾、生津潤肺。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9~30克,水煎服。用治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苦。歸肺經、心經。
功效作用:益氣活血,通脈平喘。屬補益藥下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9~12克,內服煎湯,用于氣虛血瘀,胸痹心痛,中風偏癱,倦怠氣喘。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脾經、肺經、腎經。
功效作用: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15~30克,內服煎湯。用治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等。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治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歸心經、肺經、胃經、脾經。
功效作用:補脾和胃,益氣復脈。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2~10克,用于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動,脈結代。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苦。歸脾經、胃經。
功效作用: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6~12克,煎服;或入丸、散;或熬膏。用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等。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脾經、肺經。
功效作用:補中益氣、健脾益肺。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9~30克,煎服;或熬膏、入丸、散。生津、養血宜生用;補脾益肺宜炙用。用治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
性味歸經:性涼,味甘、微苦。歸心經、肺經、腎經。
功效作用:補氣養陰、清熱生津。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3~6克。用于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干。治腸紅:西洋參蒸桂圓。此外,還具抗疲勞、抗缺氧、抗休克、抗腫瘤和抗病毒作用。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微苦。歸脾經、腎經、心經。
功效作用:益氣健脾、補腎安神。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9~27克,治療脾腎陽虛、腰膝酸軟、體虛乏力、失眠、多夢、食欲不振。治跌打損傷:鮮刺五加根120克,土鱉蟲3克,酒煎內服;治腸風下血:刺五加、漏蘆根,燉豬大腸服。
我是劉大夫,30年中醫經驗
記得點贊、轉發、關注!
健康問題可評論留言,盡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