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厚甜,中國書協理事、楷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四川省政協書畫研究院專職副院長兼秘書長,四川省書協副主席。
洪厚甜作品
采訪記者:請問老師能不能談一談章草。如章草學習如何體現書寫性而擺脫符號化的排列,以及章草與今草的關系。謝謝老師,希望能得到您的指教。
洪厚甜:我們學習章草一定要注意,章草是隸書的草寫,那么寫章草的前提是要寫隸書的,在隸書的基礎上來寫章草,而且寫章草不要單純地從以前古人的那種《急就章》去學習,我覺得我們現在學章草,應該從漢簡里面的草書和《平復帖》這種很成熟的章草資料來展開。
那么章草的學習,筆意、筆勢、筆姿都有它自己的特點、特性,但是我們現在學章草是要建立在隸書和小草的技術上,很多人學章草,沒有通過小草的這個技術,就會寫得很生硬,里面的筆勢往來啊等都有問題。所以說小草是學習章草的一個重要的前提,反過來說,要讓你的章草進入到一個非常自然的狀態,小草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的技術儲備。
《伊闕佛龕碑》
我們大家學習書法,肯定對魏碑是有概念。我們自己這個概念離真正魏碑的概念有多遠?你理解的魏碑離學術的魏碑有多遠?這是我們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我們所說的魏碑是什么概念呢?大家注意,這應該是一個大概念。廣義的魏碑是以碑的元素來做楷書這個體系、這種風貌的楷書書寫,也就是說清代人寫的這個風格的也是魏碑??涤袨?、于右任寫的也是魏碑,就是魏碑已經從一個時段的現象變成了一種風格或者是審美類型。不管哪個時代,包括現當代寫的,只要是這個元素的書寫在這個體系里面,它都叫魏碑,這個就是廣義的魏碑。就跟唐楷一樣,唐楷已經不是唐代人寫的楷書才叫唐楷,只要在這個審美區間里面的所有技術系統的表達都是唐楷。
前兩年我們書法界冒出了個“今楷”,讓人覺得這是學術笑話。為什么是學術笑話呢?楷書的基本范式和風格就是兩個板塊構成的,不是魏碑就是唐楷。你縱觀中國書法的發展實際上就是這兩個板塊,“館閣體”也是屬于唐楷一系,一個唐楷一個魏碑就把中國楷書的所有形態概括完了,在這里面就沒有什么今楷不今楷的,也就是說他僅僅是把魏碑和唐楷做了一個時段的判定,而沒有從藝術風格上去界定。在中國書法史上因為有了唐楷,因為有了魏碑,一個主陰柔一個主陽剛就把楷書這個領域里面大的風格就占完了,只不過你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唐楷跟魏碑的一個交融。也就是跟行草書的交融一樣,不是行書就是草書。行書里面草書的元素多,還是行草。草書里面行書的元素多,還是行草,你不能在行草之外又生成個什么書體。
我們的唐楷和魏碑這兩個板塊,不管在里面唐楷的成分多還是魏碑的成分多,你不能說它不是這個板塊的,它不是唐楷就是魏碑,不是魏碑就是唐楷,只不過是具有魏碑意趣的唐楷和具有唐楷意趣的魏碑。歐陽詢里面那些北碑的意趣,以及褚遂良早年的《伊闕佛龕碑》里北碑的元素可以說占到百分之四十了,能夠說褚遂良的東西不是唐楷嗎?大家在學理上一定要搞清楚,不是今天一撓頭就能弄出一個名字的,這個是廣義的魏碑。
那么狹義的魏碑呢?狹義的魏碑就是北魏從平城建都到遷都洛陽這一段時間里面,北方的這些書家大量書寫的這種碑制的東西。為什么要說這一段?因為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后,北魏文化真正獨立性就開始喪失,整個文化就融入了中原文化,他主動的把中原文化作為他的主要文化形態來進行推廣。我們說北魏時期是這樣,元代也是這樣,趙孟頫為什么是宋代的官在元代還能做高官呢?就是因為元代的統治者覺得要統治中原,要控制中原這塊地盤,那么外來文化是征服不了它的,用漢文化來加強統治,讓你來認同我的統治。
《張猛龍碑》
我們去認真看一下唐代的楷書和北魏的楷書之間有一個重要的脈,就是唐代楷書核心技術內容是北邊的,整個隋的統治是從北邊往南走。唐楷的技術元素里面有很多北魏的元素,我們把這一塊弄清楚以后你才知道你在做什么事情。大家要知道,北魏時期是晉以后出現的,當時晉是往南走,西晉和東晉都是在往南走,也就是說北魏建都以后,南邊是東晉,王羲之他們這個時候在南邊,這一幫文人士大夫把南邊的書風推進的非??欤覀冋嬲龑懳幕髁魇菍懩线叄皇且员边厼橹?。
為什么北魏的東西被遺忘?這一塊寶庫被遺忘也是因為南方的東西占了主流。隋代是改造了北邊的東西形成隋代楷書的形態,開始進入了唐。李世民開始對王羲之的感興趣,對南邊的感興趣,所以李世民推崇王羲之,整個王羲之筆法的又是智永這樣的人來傳承,李世民身邊陪他玩書法的是誰?虞世南,虞世南又是智永的弟子,他這些都是南方的東西,所以南北交融才孕育了唐代的楷書。這骨子里面是北魏,你不懂北魏就讀不懂唐楷,也就是說你不寫出唐楷里面北魏的元素,你就是擦口紅的唐楷,它骨子里面應該是北魏的東西。
北魏在當代中國書法楷書的發展上可以說擔當了一個救世主的角色,不深入研究魏碑就跟當代楷書徹底無緣。進入了魏碑才能把控真正的唐楷,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中國書法史寫到唐代這一塊是以南線為主的,也就是說是以王羲之這個系統的技術發展作為文化的主脈來發展,中國書法從魏晉以后的價值判斷是以“二王”的筆法體系作為核心價值判斷標準。唐代楷書骨子里面是北魏,但是技術的生發上是以“二王”的技術體系作為它基本的風貌和表象技術來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