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14學年第二學期小學語文三年級
期末檢測質量分析
本次語文期末考試,三年組參考人數為272人,優秀率達90%以上,平均分98.25。最高分100,最低分89。
縱觀整個試卷,我認為本試卷是一份較有價值的試卷。內容有一定的覆蓋面,重點突出,靈活性強,有一定的代表性,試卷難易適度,有一定的層次性。本試卷體現新課標中新理念的原則,重積累、重運用、重發展。除考察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外,還增加了一些開放性、實踐性的考查,注重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本試卷的命題還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留給了學生閱讀思考的空間。考試后我對本次試卷做了認真的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寫好鋼筆字。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從答題情況來看,多數學生的卷面整潔,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從基礎到作文的書寫都相當潦草,涂改也較嚴重,還有就是書寫的格式問題。
(二)處處留心。
1、看拼音寫詞語。重在考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從答題情況看,孩子們書寫正確工整,得分率較高。但此題中個別字出錯率很高,如:衣裳的“裳”;(衣字點橫有漏掉的)。這也看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局限于本課或本單元生字的歸整,而忽略了跨單元的生字歸整;還有就是注重了多音字組詞,而忽視了同音字的應用。
2、成語故事積累。 我個人覺得這也是這張試卷的一個“亮點”。《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明確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平時的教學中,我一直是很重視古詩文的誦讀積累的,但此次試卷除了詩句的連線,最后還要和相應的成語連接起來。初拿到試卷還著實為學生們捏了把汗,但做質量分析時我卻發現大多數學生完成得都很好,平時的每周定時誦讀,學生已經有了很好地語感,不知不覺中自然領悟了詩的內容。3、變換句式。一句是改成反問句,一句是加修飾成分,這些平時在練習冊上訓練過,所以基本完成很好。
(三)誦讀積累。
按課文填空重在考查學生語言積累情況。從答題情況看,孩子們都能背誦課文中優美的句子,并能靈活運用。
(四)連線課文。
1、根據閱讀積累填空。考試之前這樣的題型也反復訓練過,得分率較高。
2、根據短文,回答問題。 “天價”和“若無其事”的解釋,學生們理解的非常好,幾乎無失分現象。這道題考察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大部分學生能根據文章的真正含義正確理解,只有個別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較差,說不明白。
(五)閱讀鏈接。
此題是既跟基礎知識有聯系,這種發散型的題目既能考核出學生語言發展能力同時也開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因此,我想今后一定要重視課內閱讀方法和答題技巧的掌握,加強課外閱讀材料的訓練。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名篇,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另外,在閱讀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情感體驗。
(六)自由習作。
本次作文隨便寫,想些什么都行。從完卷情況來看,多數同學能按要求習作,并想像豐富,故事情節完整、生動,有趣,語言流暢。但部分學生的習作篇幅較短,學生想象力不夠豐富,基本功不夠扎實,所寫的話就事論事、無實質內容,缺乏童趣,書寫不認真,還有偏題現象,沒按要求編寫童話。可見在這方面,在今后的教學中更應加強:
1、在作文教學中注意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
2、訓練學生在完整描寫一件事時,語言表達要通順,無錯別字現象,標點符號的使用要正確。
3、抓好習作基本功,把句子寫通順的同時,注意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二、改進措施
(一)教師:
1、嚴格執行語文新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教材,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精心組織教學活動。特別是在過程與方法上要指導學生,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2、從本次考試可以看出,識字和積累得分率較高,學生掌握較好,因此在今后教學中必須繼續重視這方面教學。
3、注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審題時,不能掰碎了喂給學生,要鼓勵學生自己動腦思考,提高審題的能力。
4、注重作文教學,平時讓學生多練筆,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為寫作提供素材。適當教給學生寫作技巧,以提高作文水平。
5、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創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更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充分讓其獨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輸知識,要在學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點燃其創新思維的火花。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寬松的民主氛圍,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勇于爭辯,善于思考的創新能力。這樣學生就不至于考試過程中,對于開放性的題目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6、平時把一些類型的題目訓練貫穿在課堂中,不到期末臨時抱佛腳。
7、要樹立大語文觀,拓展思維。 要樹立大語文觀,立足于課內,延伸于課外,注重課外知識點的滲入,融會貫通。首先教師要多讀書,其次要求教師能多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讓學生學會讀各種文章。不僅自己能讀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積淀。這樣,學生平時就有了充實的閱讀素材,增加了對語言的悟性,提升了語文綜合素養。
(二)學生:
1、 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從卷面的情況看,學生在寫字方面對漢字的基本筆畫,間架結構的書寫欠規范,學生在卷面上出現的錯別字較多。教師平時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從字跡、審題,認真程度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的認真閱讀態度,平時提高要求,端正態度,作業的質量等方面進一步加強;還要培養學生做完題認真檢查的習慣。
3、對個別學困生要加強輔導,特別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倡學得少一點、學得淺一點、讓他學得好點。學得少一點、學得淺一點,不是降低標準,而是為了學得好點,收到實際的效果。只有學得少一點、學得淺一點,才有可能學得好一點。
4、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應立足于課堂。針對閱讀部分失分嚴重這一現象,我認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立足課堂,立足課本。教學中,重視閱讀方法的培養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要培養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一是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能力。二是體會重視詞句含義的能力。三是自己提問題自己回答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將閱讀延伸至課外,鼓勵學生在課外多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豐富積累,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5、作文教學改進作文方法的指導,注意學生思維的訓練,減少作文的錯別字,注意提高學生的閱讀積累 。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字詞教學應以積累為主,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多積累一些優美詞句,養成自覺積累的習慣。要充分利用習作教材,讓學生敢于表達,樂于表達,重點進行片段練習。在批改、講評學生的習作時,要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充分保護學生表達與交流的積極性,盡力讓學生獲得成功感,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總之,“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希望我們的學生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