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問我,學《易經》有什么禁忌。我每次都直言不諱的說,學《易經》是很好的一件事,學通了其中的道理,就獲得了人生的智慧,會讓你做個好人,人生過得更好,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禁忌。
我們通常說書籍是最好的老師,《易經》這本書是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智慧結晶,是好老師中的卓越師者。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的孔夫子都評價《易經》潔凈精微,我們學習起來自然更加坦然淡定。
有人說,當一個人悟透了《易經》,就能超越99%的人,在我看來,這個評價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們的人生是什么,人為什么活著,是享受這一生命過程,還是為他人服務,這些都是人生的重大課題。每個人都想過好自己的人生,有的人追求金錢,有的人追求權力,有的人追求自由、幸福。
事實上,假如一個人能夠看得更遠,站在人生的角度,從生命的本質入手來看問題,來解決問題,人生必然幸福美滿很多。很多時候,恰恰是因為我們的眼光不夠遠,僅僅盯著當下的利益,才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易經》是一種極簡表達,圖極簡,文也極簡,以極簡的方式,表述了生命的本質。八卦不過是簡單的橫線,文字是極簡的古文。雖然距今幾千年以古文寫成,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明從未中斷,對于一般文化程度的成年人來說,讀起來其實不難,但重點在于踐行其中的道理。所以,中國傳統智慧里面一直強調知行合一,是非常重要的。
舉個例子來說,乾卦強調“自強不息”,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自強不息是極為難得,非常珍貴的一種意志品質。我們的祖先通過對天的運行規律的觀察體悟,認為人所需要的也是這樣的一種內在的卓越的品格。假設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在遇到任何境遇的時候都能夠保持自強不息的品格,那這個人真的是太了不起了。擴展來看,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家庭,一個國家,都是如此。
坤卦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則是“厚德載物”,讓人學習大地的美德,大地具有柔和的特點,同時兼具運動性,但是在《易經》中,更強調她承載萬物的德行。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古代文化中,一直都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這種天人合一其實范圍非常廣泛,類似現在講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因此,為人處事一定要有德行,這德行就來自對于大地承載精神的效仿。因此,在坤卦里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這里的“善”,同樣是大地德行的延伸和拓展。這里的一個“積”字,特別重要,不僅體現了古代先民對于世界漸變發展的理解和智慧體悟,更是一種對后人的鞭策與要求。
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的人類社會,德行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素養,很多有識之士都比較認可“德重于才”的說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一個人只有擁有良好的德行,人品好,才能走正路,為大眾利益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事,這樣的人自然無往不利。
按照《易經》的說法,加上我們的“天人合一”思想,只要我們仍然生活在這片大地上,德就會是我們人需要的美德。
再如第三卦屯卦,其中的“經綸”二字,還有“志行正也”,既是鼓勵,也是一種要求和責任擔當。我們都知道屯卦是“冬去春來”的大寒天象,寒冬臘月春天卻很近了,這樣的比喻和象征非常明確。在我們的人生中,這樣的情況是在所難免的,如何做是關鍵。
這里就不再列舉更多的例子,相信朋友們已經能夠感受到《周易》的人文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悟透了《易經》中這些道理的人,能夠超越99%的人,也就能說得通了。(李秀筆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