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寶寶身體有了“積”
這樣的寶寶多是患了中醫所說的疳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有“積”。它是小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病癥,通常城市的兒童發病率較高,主要見于5歲以下的寶寶,尤其在夏季炎熱時發病率較高。但是,如能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很快就會治好 若不予重視則容易引起貧血,并發營養不良,影響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
二、什么原因使寶寶身體有“積”?
“積”是由于寶寶的臟腑嬌嫩、脾胃消化功能尚未健全所致。中醫認為,胃司受納,脾主運化,脾胃調和方能知饑欲食,食而能化,寶寶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引起寶寶身體有“積”的主要病因如下
2.寶寶經常饑飽無度,加之大人盲目給吃營養食品、零食,損傷脾胃
3.嬰兒時期沒有及時添加輔食,消化功能較同齡寶寶差。
三、寶寶有“積”的表現
寶寶有“積”,可以通過吃健脾、消積的藥物治療,但對有些寶寶來講喂藥很困難,且見效慢。中醫傳統療法即捏積,對治療寶寶有“積”有其獨到之處。捏積也稱為小兒按摩,是中醫外治法之一,通過手法作用于小兒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年齡越小,療效越好。
捏積的方法操作簡便,方便易行,并且見效快、療效好、無毒副作用。方法為每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各位媽媽不妨一試。具體部位可見附圖示意,操作方法如下
1.運大腸 大腸穴位于食指端橈側邊緣至虎口。媽媽可用一根食指在此處做直線推動按摩,每次推200次,每天1次,還可治療腹瀉。
2.推脾土 脾土穴位于拇指螺紋面。媽媽可用一根食指在此處推動按摩,每天1次,每次推200次,可治療寶寶嘔吐、腹脹。
3.揉板門 板門穴位于大魚際隆起處,媽媽可用一根食指揉此處,每天1次,每次揉50-100次,可治療寶寶腹脹、食欲不振。
4.推天河水 天河水穴位于前臂掌側正中,自腕橫紋中點至肘橫紋中點成一直線,媽媽可用一根食指推動按摩此處,每天1次,每次100-200次,可治療身熱煩躁、便秘的寶寶。
5.捏脊4遍 雙手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 然后頂住寶寶的皮膚,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兩旁雙手交替向前推動到大椎兩旁,即為捏脊一遍。如此反復4次,可治療寶寶厭食、腹脹、腹瀉。
媽媽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