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相親相愛一家人
復習提綱
第一課 愛在屋檐下
1.家是什么?(定義/含義)P5-1(2句)
答: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2.家中最主要的特點是什么 ?
答:家中有親人,家里有親情。
3.家庭關系的確立分哪幾種?P5-2
答:①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結婚,組成新的家庭——小兩口結婚成了家。
②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系結合成家庭——寶寶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員。
③依照法律條件和法定程序收養而組成家庭——養子女與養父母成為一家人。
④隨父(母)再婚組建新的家庭——繼子女與繼父母也是一家人。
4.家庭的結構(類型)有哪些?P5
答:①核心家庭②主干家庭③單親家庭④聯合家庭。
5.什么是核心家庭?P5-3
答:核心家庭是由父母與未婚子女兩代人組成。
6.什么是主干家庭?P5-3
答:主干家庭是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組成的家庭。
7.什么是主干家庭?P5-3
答:單親家庭是由父母一方與未婚子女一起生活。
8.什么是聯合家庭?P5-3
答:聯合家庭是指父母與多對己婚子女組成的家庭。
9.家庭有什么功能?P5-P6
答:①物質生產功能②人口生產功能③消費功能④撫育和贍養功能⑤教育功能⑥休息娛樂功能
10.在家庭關系中,最主要的關系什么是? P6
答:對我們來說,在家庭關系中,最主要的是與父母的關系。因為父母子女關系的確立,絕大多數基于血緣關系,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系是無可選擇,無法改變的。
11.怎樣理解與父母的親情?P6(4句)
答:我們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
12.我們怎樣認識自己的家?P7
答: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家,特別是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立志為家庭作出自己的貢獻。
13.家和父母是什么?P8
答: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的港灣和第一所學校;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也是我們第一任老師.父母視我們為掌上明珠,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著我們,使我們盡享家庭的親情和溫暖。
14.什么是父愛和母愛?P9-1(1句)
答:在世界上多種愛中,至深至純的愛是父愛和母愛。
15.父愛和母愛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P9-1
答:相同點:這種愛是無私的愛,永恒的愛,是無微不至的愛,不求回報的愛。
不同點:母愛如水,往往溫柔細膩;父愛如山,往往深沉嚴格。
16.家的作用是什么?P10-2
答:家是我們的情感棲息地,是我們的物質生活后盾,是我們安全健康的保障,還是我們的娛樂天地,天然學校和今后發展的大本營。我們在家中享受親情和溫暖,我們熱愛自己的家。
17.為什么樣要孝敬父母?
答:(1)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
(2)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的成長付出很多。
(3)我們應該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4)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也是法律義務。
18.什么是孝敬父母?P14-1(1 2句)
答: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
19.怎樣孝敬父母?P12-P16
答:總述: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要正確區分孝敬在不同場合的具體要求,并按這些要求去做。
詳細:(1)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為父母分憂,讓父母高興
(2)孝敬父母需要付出,即要付出代價。
(3)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們要勇于批評和制止,這是為了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現。
(4)我們不僅要孝順父母,還要孝順父母的長輩。
20.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長輩?(對父母的長輩我們應如何對待?為什么?)P17-2
答:我們孝敬父母的長輩,因為他們為社會為家庭作出貢獻,對我們傾注了極大的關懷和愛護,甚至較之父母對我們的疼愛有加,在他們年老多病行動不便時,做子女的更要獻上一片孝心。
易錯點:A。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是親情的自然流露,是傳統美德的彰顯和發揚,又是當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對子女盡撫養義務,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B.孝敬父母的長輩就等于孝敬父母。
C.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義務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義務
第二課 我與父母交朋友
1.為什么成長也會煩惱?
答:小時候,我們對父母依附、崇拜。進入青春期后,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從家長那里拿到“解放書”,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而在父母的眼里,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閱歷,卻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責怪我們越來越不服管教,越來越不懂事,而懷念我們小時的乖樣子。他們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免不了多叮囑幾句,在我們聽不進時,就覺得家長嘮叨、啰嗦。于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就生生了矛盾。丨
2.產生代溝的原因有哪些?
答:代溝的實質是:年齡差。我們與父母的人生經歷,生活經驗,社會地位不同,對社會規范的熟悉程序也不同,、生活態度、價值觀念、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方面難免產生較大差異。
3.為什么說父母的期待高,嚴要求也是一種愛?
答: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我們與父母的沖突,往往基于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刻的“嚴”,反映出父母對于我們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
4.逆反心理的含義?
答:我們對父母的思想觀念、管教方法、嚴格要求,有時產生反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5.逆反心理的表現有哪些?
答: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要我這樣,我偏要那樣;你說這個好,我非說那個好;讓我相信這個,我非相信那個。
6.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答:(1)當獨立意識受到阻礙的時候,當自主性被忽視的時候,當個性伸展受到阻礙的時候,當強迫我們接受某種觀點的時候;我們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2)從子女的角度看,產生逆反心理有其原因。例如,為了維護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有時不能控制自己,獨立意識比小時候明顯增強,有了不同于父母的興趣和追求。
7.怎樣正確看待逆反心理?
答:對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說是錯誤的,有的反抗不無道理。我們的父母不是圣人,他們的觀念有時滯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們也難免有誤區。與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也有助于我們作出正確的行為選擇。
8.逆反心理的危害有哪些?
答:(1)在多數情況下,逆反心理導致的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都是懲罰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使父母的錯誤懲罰自己。
(2)這種結果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不是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就是使父母的錯誤傷害父母。
9.怎樣架起理解的橋梁?
答:走近父母,學會溝通;親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
10.與父母溝通的要領有哪些?
答:(1)彼此了解是前提;(2)尊重理解是關鍵;(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4)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
11.與父母交往有哪些藝術?
答:(1)贊賞父母,贊賞中增進親情;
(2)認真聆聽,聆聽中獲得教益;
(3)幫助父母,用行動感動親人;
(4)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
12.怎樣走近父母,學會溝通?(如何對待父母與我們之間的矛盾?)
答:在家中,父母與我們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和沖突,對此不能否認、不能漠視,但也不能夸大,積極的做法是從現實中架起溝通的橋梁。溝是是雙方的事,我們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與父母攜手同行。
13. 如果我們與父母發生矛盾應該怎樣解決?
答:當我們與父母發生矛盾的時候,首先要冷靜下來,心理氣和地與家長商量。商量就是溝通的過程。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這樣,看似沖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溝通得好,我們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父母的主意使人們如愿以償。
注:代溝、逆反心理
我們與父母的年齡差距,是產生代溝的直接原因,代溝的實質是反映在年齡差異背后的多重代際差異。
第二單元 師友結伴同行
第三課 同儕攜手共進
1. 怎樣獲得朋友?
答:積極交往,友誼之樹才會枝繁葉茂;開放自我,我們的性格才會更開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2. 受歡迎的人共有的良好好品質有哪些?(怎樣成為受歡迎的人?)
答:真誠、友好、善良、負責任等品德,會使我們在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較強的溝通意識和溝通能力,也會使自己在集體中成為大家喜歡和信賴的人。
3. 交友的益處有哪些?(交友有什么益處?)
答:朋友帶給我們溫暖,給我們支持和力量,讓我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們同行,友誼照亮我們的生活之路。
4. 交友的原則有哪些?(交友有什么原則?)
答:(1)交友是一個平等互惠的過程,給予與分擔必須是雙向的,這樣才能做到雙贏甚至多贏;
(2)欣賞他人,贊美他人,寬容他人,尊重差異,加強溝通,我們就會交到更我有趣的朋友,獲得更為持久的友誼。
(3)真正的友誼應該是坦誠的,在原則面前一定要堅定,不能以犧牲原則為代價維持所謂的友誼。
(4)切莫輕交甚至濫交朋友。我們與社會上的人交朋友,要樂交諍友,不交損友。
(5)哥們義氣要不得,因為哥們義氣是只講友情,不講是非的。
5.男女同學之間交往的意義?
答: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可以增進我們對異性的了解,學習對方的長處,完善自己的個性,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可能擴大交往范圍,鍛煉交往能力;可以學習如何適應社會對不同性別的要求,增進自己的性別意識,使男生成長為男子漢,女生成長為好姑娘。
6. 男女同學交往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1)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愛。
(2)既要開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3)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時間和頻率。
(4)我們要真誠待人,坦然大方地與異性同學交往,就一定能獲得異性同學的尊重和友情。
7.如果對待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
答:(1)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需要慎重對待,理智處理。
(2)當我們在情感的門前徘徊時,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選擇。
(3)在與異性相處時,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
8.怎樣對待男女同學間的交往?
答:異性同學間的交往是學校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能讓我們獲得更加豐富的友誼。但如果我們不能正視同學間的關系,認為異性同學間不會有正常的交往和真正的友誼,這會導致我們對男女同學間的交往過于敏感、拘謹,甚至害怕和異性同學進行正常交往。
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
1. 師生交往的意義?
答:師生交往是學校生活的重要內容,師生關系不僅影響我們的學習質量,而且影響我們的身心發展,在與老師的交往中,尊敬老師,是我們應有的道德品質,善于和老師溝通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一項重要能力。
2.老師的重要性?
答:老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老師,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幫助我們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老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3. 你認為教師職業會消亡嗎為什么?
答:
4. 你如何評價老師的工作?(我們為什么要愛老師?)
答:我們愛老師,是因為老師有一顆金子般閃閃發光的心。在我們失敗的時候,老師鼓起我們前進的風帆;當我們成功的時候,老師和我們分享成就和喜悅;在我們犯錯誤的時候,老師耐心細致地撥正我們前進的航向;在我們因取得一點兒成績而驕傲的時候,老師是我們的清醒劑。老師既是我們的良師,也是我們最真摯的朋友!
5. 傳統師生關系是怎么樣?
答:長期以來,學生把老師看做權威,而自己更多地扮演著“遵從者”的角色,這種不平等的關系造成了師生之間的隔閡,影響了師生間的交往。
6.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怎樣的?
答: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在這種關系中,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朋友。
7. 為什么說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答: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與老師的誤解、矛盾,增進與老師的感情,一切從主動溝通開始。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
8. 怎樣與老師溝通?
答:(1)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2)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3)原諒老師的錯誤
9. 與老師交往的禮儀有哪些?
答:(1)禮貌待師。(3)注意場合。(3)勿失分寸。
10.我們怎樣與老師交往?(我們怎樣與老師增進感情?)
答: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與老師的誤解、矛盾,增進與老師的感情,一切從主動溝通開始,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
(1)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學會換位思考;
(2)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原諒老師的錯誤,以恰當的方式指出老師的錯誤,不傷害老師;
(4)禮貌待師;
(5)注意場合;
(6)把握好分寸。
11.我們怎樣與老師溝通?
答: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與老師的誤解、矛盾,增進與老師的感情,一切從主動溝通開始,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
(1)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學會換位思考;
(2)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原諒老師的錯誤,以恰當的方式指出老師的錯誤,不傷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