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強者而言,苦難是一種機遇,熬過所有的苦定會通向成功;對于弱者而言,苦難是一種絕望,從此絕望一蹶不振。
晚清“千古完人”曾國藩在為人處世上有極高的修養(yǎng),他曾在同治元年八月贈郭嵩濤(云仙)一副對聯(lián):
好人半自苦中來,莫圖便益;
世事多因忙里錯,且更從容。
這是一副自勉自戒的書室聯(lián):上聯(lián)講如何做“好人”,自勉有成就的人大多吃過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下聯(lián)講如何做“好事”,自誡塵世繁雜,世事多變,處事遇忙則亂,所以做事要穩(wěn)。
我們的一生并非一帆風順,只有在逆境中才能獲得成長,因為有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們不親自去經(jīng)歷、不碰壁,是絕對無法開悟的。
孟子也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放眼看來,古往今來,又有哪一個成大事者沒有吃過苦?
說起這個,我想到巨人集團的史玉柱,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又從有到背負巨債,最后又重新爬起來的人生,真可謂是商業(yè)界的傳奇人物,這種強大的心態(tài)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
史玉柱說:現(xiàn)在回過頭來想想,我覺得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那段永遠也無法忘記的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
史玉柱創(chuàng)造了奇跡,磨難與從容不迫的心態(tài)造就了史玉柱。
所以不要總是想著什么有捷徑,貪圖方便、利益,人只有腳踏實地得來的東西才長久。
其中“半”字,也在告訴我們,要成功光靠吃苦也不夠,還需要思考、一技之長、為人處世。
書法名家 褚健 手寫真跡 好人多自苦中來 行書作品
世事紛繁,往往忙中容易出錯,如何避免忙中出錯?對聯(lián)給出了答案:從容。
所謂“從容”,是一種行為舉止大度不緊迫、舒緩而又坦然的心態(tài)。從容之人做事心平氣和,不急不慢、不躁不亂,井然有序,能從容面對人生的各種境遇,敗不沮喪,勝不狂喜。
常言道:三思而后行。很多時候,我們的失誤都是忙中出錯、草率、顧及不周而犯,所以我們要想避免失誤,就應該遇事多思考、沉穩(wěn)冷靜,當失誤出現(xiàn)時也不要著急,以一種淡定從容的心態(tài)去解決。
——編輯 襲人
書法名家 褚健 手寫真跡 好人多自苦中來 行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