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啥叫長焦,啥叫廣角?
二.長焦頭的特點
三.長焦頭的優勢
四.長焦頭拍攝注意事項
五.廣角頭的特點
六.廣角頭拍攝技巧
1啥叫長焦頭?
通常來叫,焦段在80-300mm的鏡頭都叫長焦鏡頭,當焦段超過300mm以上時則為超長焦鏡頭。
因此,大三元之一的70-200就是一只標準的長焦鏡頭,目前京東售價10399元。
還有70-300等也屬于長焦鏡頭,但由于使用的鏡片材質以及技術比較低端,所以價格會相對便宜一些,目前售價3398元。
焦段超過300mm的鏡頭則為超長焦鏡頭,大變焦比的超長焦鏡頭,比如騰龍的18-400mm。雖然它同時包含廣角端和長焦端,但只要涵蓋超長焦的焦段,我們就可以稱它為超長焦鏡頭,當然,也可以稱之為廣角鏡頭。
此種鏡頭還被稱為天涯頭,通常都是一些變焦比比較大的鏡頭,畫質相對來說較差,該鏡頭目前售價3979元。
而對于超長焦鏡頭來講,還有一類非常昂貴的定焦鏡頭,俗稱“大炮”。這類鏡頭往往在300mm以上的焦段依然有著較大的光圈,并可以呈現非常銳利的畫質,比如尼康的 400mm f2.8 定焦鏡頭,目前售價72258元。
2啥叫廣角頭?
凡是焦段在24mm-35mm的鏡頭均為廣角頭,焦段低于24mm的鏡頭則被稱為超廣角鏡頭,超廣角鏡頭中還有一類特殊的鏡頭稱為魚眼鏡頭,其焦段通常在15mm以下。
常見的廣角鏡頭,比如佳能的16-35mm f2.8鏡頭,其實也可以稱為超廣角鏡頭了,畢竟廣角端已經達到了16mm,售價:11599元。
而像尼康的14-24mm f2.8,則是一只標準的超廣角鏡頭,目前售價:8489元
魚眼鏡頭的焦距更短,通常低于15mm,常見的魚眼鏡頭,比如佳能的8-15mm f4,目前售價8299元。
1根據大氣營造的效果來調節遠近感
從高處拍攝山脊時,會因遠近的不同,出現不同的結果。近處的山脊顯現得非常清晰,而遠處的山脊卻很模糊。
那是因為大氣中的濕氣、霧氣和灰塵影響遠處的事物,所以看起來會朦朧并且模糊。這樣的現象在使用長焦鏡頭時會比使用廣角鏡頭時顯得更加明顯。
2活用壓縮效果
長焦鏡頭就和望遠鏡一樣可以將遠處的景物拉近觀看。用我們的眼睛可能很難看到遠處的漁夫和船,但是借助長焦鏡頭,我們可以看到漁夫在走動。
實際上后面的山和漁夫有著一定的距離,但我們卻感覺它們很近,這就是長焦鏡頭的壓縮效果在起作用。
壓縮效果可以將遠距感變得比實際近而且大,就像照片中一樣,做為背景的山和漁夫看起來很近,從而起到了刻畫主題的效果。
3畫面簡潔、單純
使用長焦鏡頭拍攝的照片,要想與廣角鏡頭拍攝的照片那樣,包含多種信息是很困難的。刻畫事物某個部分時,使用長焦鏡頭,畫面的構成要單純得多。同樣長焦鏡頭以淺的景深來強調主體,使被攝體成像大,透視變化小。
4極易出現虛化效果
由于長焦距會形成淺景深,所以會很容易出現虛化效果。在拍攝人物肖像時有效將背景和前景虛化,從而突出主體。
看完長焦鏡頭的使用特點是不是心動了呢?如果你很喜歡拍攝以上風格的圖片,就使用長焦鏡頭拍攝吧!
1一個角度,廣角出片不如長焦多
同樣一個機位,用廣角鏡頭能拍出兩張照片就已經很不錯了。但利用長焦鏡頭,可以對多個局部進行取景拍攝。即便是一個機位,也可以拍出多張景色截然不同的畫面。
2長焦更容易構圖
廣角鏡頭包含的景物多,所以在構圖時,要把它們按照一定規律安排在畫面中的難度就比較大。
而長焦鏡頭由于可以把景物拉近,從而減少了畫面中的元素,構圖也就更簡單。
不過利用長焦鏡頭拍攝時,一定要培養出用肉眼模擬長焦鏡頭視野的習慣。也就是說看到一個景色,可以想象出用長焦鏡拍攝的效果。練好這項技能對于提高長焦鏡頭出片率非常重要。
3長焦風光更有陌生感
長焦風光片之所以會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用長焦拍攝,很容易讓風景具有陌生感。
畢竟我們觀賞風景都是用的肉眼,不會有人一路拿著望遠鏡觀看風景。所以優秀的長焦片拍出來后,總會有“這是在這兒拍的嗎?”類似這種疑問。
所以,只要你能夠發現具有美感的局部景色,長焦頭也是可以出大片的。
4淺景深效果
說起長焦頭,就不得不說淺景深效果了。其實風光片用淺景深很難出大片。因為淺景深片更善于表現唯美與夢幻感,而風光大片往往需要表達一種深邃的意境感,利用深景深更適合一些。
但在一些背景雜亂的景區時,利用長焦鏡頭的淺景深效果可以簡化背景,從而在糟糕的環境下拍出還不錯的風光片。
5空間壓縮效果
我們把長焦鏡頭所獨有的透視關系稱之為——空間壓縮。當我們用長焦鏡頭拍攝時,本來兩個相聚較遠的的景物,在畫面中表現出來得卻好像離得非常近。從而形成一種與肉眼看上去完全不同的透視關系。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在畫面中,我們會覺得近景的松樹以及山體與背景的山體相距不遠。而正是因為這種透視關系,才會表達出畫面中的高低對比以及云霧產生的層次感。但如果用標準或者廣角鏡頭拍攝,透視關系的改變會讓這幅畫面顯得較為平淡。
6美往往在局部
長焦鏡頭拍攝很善于表現大場景風光的局部美。有時我們走不到的拍攝距離,利用長焦鏡頭就可以將局部細節表現的淋漓盡致。
1盡量使用三腳架拍攝
因此,如果光線條件稍有不佳,又不想使用高感光度的話,就需要使用三腳架,穩定相機進行拍攝。
同時注意在使用諸如70-200的長焦鏡頭時,要把快裝板安裝在鏡頭上,這樣腳架會更穩定。
2手持記住開防抖
如果是手持拍攝,并且鏡頭帶防抖,請開啟。這會大大提高你使用長焦鏡頭拍攝的成功率。同時一定注意:使用三腳架則關閉防抖功能。
3需要較大景深記得調小光圈
由于焦距較長,所以使用長焦拍攝時,如果需要較大的景深,記住縮小光圈。好在利用長焦鏡頭拍攝時,對焦距離一般比較遠,所以背景的清晰度可以確保在能接收的范圍內。
4使用遮光罩
由于長焦鏡頭的體積本來就比較大,所以很多攝友在用長焦鏡頭時不使用遮光罩會者反帶遮光罩,這都是不正確的行為。
由于利用長焦拍攝,畫面元素較少,因此雜光會對畫面造成很大的影響,很有可能因為鏡頭邊緣的光線而導致整張照片都是灰蒙蒙的。
因此,只要在拍攝,一定記得帶上遮光罩,一個是防雜光,再一個,對于保護鏡頭也非常有用。
與長焦鏡頭相比,視角大于900的廣角鏡頭極大地改變了人眼視物的透視關系,前后景物的清晰范圍更加擴大。
與長焦鏡頭不同,使用廣角鏡頭拍攝的照片里會拍進更多的事物,因而如果不根據一般規則將其作有目的的取舍,照片就會變得亂而散漫。
周邊部的彎曲是超廣角鏡頭的另一個特征。舉例來說,通常我們看到的穿過畫面中心的水平線是一條直線,但是穿過畫面下方或是上方的水平線卻隨著接近邊緣而猶如畫圓一樣變得彎曲。
超廣角鏡頭因為視角較寬,較之長焦距鏡頭,它可以拍攝很寬廣的畫面。雖然它有這樣的優點,但前后物體變化大,夸張嚴重,所以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下面幾點。
1主體靠近鏡頭
正如前面所說的一樣,用廣角鏡頭拍攝時,越是離鏡頭近的物體就會顯得越大,并且在畫面中所占據的比重也很大。
和長焦鏡頭不同,用廣角鏡頭拍攝的畫面中,存在著很多要素,因而要想很好地傳達拍攝意圖,作為主體的事物就應該離鏡頭近些。如果可能的話,進一步靠近主體并將其變大會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不那樣做,使用廣角鏡頭的效果就不明顯,即使你覺得已經靠近了,但如果照片仍沒有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就表示你靠得還不夠近。靠近的程度應視你覺得符合你既定的想法為止。
2按快門前觀察取景器的四個角
每個相機的取景器都有其固有的倍率和視野率。通過這個數值我們可以了解,使用取景器看到的畫而和拍進照片里的實際畫面的差異。
如果視野率為100%,通過取景器看到的畫面就和拍進照片中的實際畫面相同,但如果視野率是95%,照片中的實際畫面就會多于通過取景器所看到的畫面,所以在按快門之前,我們應該進一步確認一下取景器以外的畫面是什么樣的。
因為它可能包含我們不想拍到的內容,所以要養成一個好習慣:按快門之前仔細檢查取景器,只有這樣,我們才不需要拍完照片后不停地剪裁畫面。
3空白處最小化
照片的留白處會給我們帶來充裕感和舒服感。但是這樣的留白并非等同于什么都沒有的空白,留白起著均衡畫面的作用,在整張照片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空白卻是一種在畫面中沒有任何被攝體僅僅空出空間的做法。
最初使用廣角鏡頭拍攝的照片中,常見的問題就是出現空白。漫無目的地將天空或是大海全部拍攝進去的照片,是沒有主體并且不會給人留下任何深刻印象的。所以一定要掌握留白和空白的差異點。
1找出刺點
廣角鏡限制了攝影師需要有寬闊的取景,因為畫面中的景物太多,攝影師要找出刺點(punctum),才可以讓照片更突出。
刺點是文學批評家Roland Barthes提出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在影像中提供一個小細節、小巧思,不經意地刺中觀者的感官,而這就是令人愛上一張作品的關鍵所在。
2以宏觀來看影像
因為畫面中人事物太多,拍攝時不要只注重在細節層面,可以以宏觀的視角來看整個畫面。
Duong提及 the law of Pragnanz,構圖時想像將畫面中的事物簡化為簡單的形狀和線條,從而將這些形狀組合成有趣、獨特的構圖。
3引導視線
使用廣角鏡時難以獲得散景,而且入鏡的景物太多,要突出拍攝主體,就要靠畫面的線條、構圖等來引導觀者的視線,讓觀者加倍注意攝影師想要展現的主體。
4走近一點
這特別適用于拍攝人像。想要拍到人像的神情,捕捉他當下的神態,就需要走近一點。這也可以讓習慣使用長鏡頭的玩家走出comfort zone,嘗試與被攝者有更多的交流。
5以風光照的思維來拍照
拍攝山景、海景等風光照時,因為拍攝遠景,景物寬闊,取景時會非常講究景物的位置,線條的安排等。
使用廣角鏡拍攝時也要用這種心態,即使是拍攝街頭巷尾,也要留意街道的線條,以及行人、車輛的前進方向,耐心等待構圖最好的一刻,才按下快門。
6勇于拍出夸張的廣角效果
使用廣角鏡時,前后景的距離會被夸大,造成透視變形(Perspective Distortion),配合照片題材,好好利用,就可以拍出獨特的效果。
7善用空間
廣角鏡可以攝入更多的景物,如果不想每張照片都有豐富繁雜的畫面,可以嘗試在畫面中留白,做出更多變化。
8框中有框
既然廣角畫面太廣,就自己重設畫框吧!以陰影、建筑物的外觀等作為主體的背景,就可以引導觀者的視線,突出主體。
9嘗試不同拍攝角度
要拍出與眾不同的好作品,不妨多作新嘗試。以比較少用到的角度來進行拍攝,也許會帶來驚喜!
10善用光線
使用廣角鏡最難的,就是讓觀者的目光焦點落在主體上。善用光線來引導觀者也是突出主體的好方法。
看完了廣角頭和長焦頭的使用要點,是不是心中已經決定先玩廣角還是先玩長焦了呢?
其實不管是玩廣角還是長焦,千萬不要用著廣角頭想“有個長焦就好了”,用個長焦頭想“有個廣角就好了”,用廣角頭就想怎么把廣角發揮到極致,用長焦就想怎么能將長焦的特點發揮出來,這才是玩攝影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