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建立的時候,在周文王姬昌和姜太公姜子牙之間,有一個流傳十分廣泛的傳說,因其頗具神話色彩,無從考證其真?zhèn)巍J妨嫌涊d,周文王外出狩獵之時,遇到在盤溪垂釣的姜子牙,因“文王夢熊”之事,認定他是能興周滅商的大賢,因此不惜自降身份,也要請其出山輔佐周室。姜子牙最終被周文王的誠意感動,隨文王同車而歸,被拜為“太師”,尊稱太公望,成為周室首席智囊,最終輔佐姬昌建立了霸業(yè)。然而,在民間卻盛傳,為請姜子牙出山,姬昌親自拉車,走791步,因此周朝國祚791年。當然,以現(xiàn)在科學(xué)的觀點來講,這種說法的可信性不大,而且傳說能保周朝八百年的姜子牙,他自己建立的諸侯國——齊國,甚至還沒有周朝撐的時間長。
姜子牙為姜姓呂氏,名望,號飛熊,是我國古代最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之一,也是周朝建立的過程中功勛最為顯著的功臣之一。姜子牙因其過人的謀略與智慧,再加上他是我國古代兵家的奠基人,被后世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都將他尊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師,到唐肅宗時期,追封他為武成王,設(shè)立武廟祭祀。正因如此,姜子牙在古人心中的形象,漸漸超越人的范疇,成為“圣人”,這才有了拉車八百步,國祚八百年的傳說。
周朝建立以后,開始大規(guī)模的實施分封諸侯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將整個大周分成若干個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yè)中作出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充當周朝屏障,即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因姜子牙在滅商之戰(zhàn)中功勛顯著,被首封于齊地營丘建立齊國 ,以穩(wěn)定東方。姜齊最初的疆域最初只在今山東北部,即今淄博市臨淄區(qū),東與紀、萊,西南與魯,北與燕、衛(wèi)為臨。在姜子牙的治理下,齊國“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yè),便魚鹽之利”,引來許多人自愿歸附齊國,使齊國迅速發(fā)展,逐漸成為東海之濱的最強諸侯。
到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lián)合中原諸侯,討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齊桓公也因此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讓齊國的聲望與國勢重新回到了頂點。然而,到戰(zhàn)國時期,參與爭霸的七雄之中已經(jīng)沒有了姜姓呂氏的齊國,反而出現(xiàn)了一個媯姓田氏的齊國,太公望建立的齊國國祚已經(jīng)斷絕了。齊國大權(quán)的更迭在歷史上稱為“田氏代齊”也叫“田陳篡齊”。春秋末年,齊國公室衰落,卿大夫之間相互兼并,在其中脫穎而出的就是善于收買人心的田氏。公元前386年,田氏田和正式被周安王冊命為齊侯,正式取代呂氏,成為新的諸侯,與之近乎同時發(fā)生的還有“三家分晉”,歷史也在這個時期開始由春秋向戰(zhàn)國過渡。
“田陳篡齊”以后,姜齊的末代君主齊康公被田和放逐于臨海的海島上,命其“食一城,以奉其先祀”,但到后來這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了,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潦倒而死,太公望一脈退出歷史舞臺。姜齊自太公望立國至康公貸失國,凡20世,32位國君,享國665年,并沒有拱衛(wèi)大周到其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