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那里給科學家們開設有關社會悟性的講習班。與來自全世界的有所成就的人士一起工作讓我受寵若驚,但我知道我的看法和專長會受到歡迎。我甚至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對現代科學做出一定貢獻,因為天知道我不適合呆在實驗室里。
愛因斯坦曾說過:“直覺是神圣的禮物,理智則是忠實的仆人。社會敬重仆人,但忘卻了禮物。”如果我們忘記了禮物,我們就無法預計我們對待他人和自己的方式能否更具建設性。
我們承擔著不合理的最后期限,一天工作14個小時,經常不吃午飯;我們睡不著;我們脖子疼,眼睛疼,手疼,肩膀疼;我們的體力、智力和情感力量都消耗殆盡。和我們的技術一樣輝煌,它變成了一種控制,令人無法區分我們做什么和我們是誰。
然而,可以不必如此。
目標是活在當下,這是我們所知道的唯一事實。這意味著清除頭腦中的雜念、困惑和混亂,這些東西讓我們反復考慮過去或是幻想未來。
運動員把這叫作形象化,在大腦中排練將要做的事情。無論你想如何為它命名,冥想與有效人類表現的關系都和莎士比亞與文學的關系一樣。
Herbert Benson博士在他的經典著作《Relaxation Response》中令人信服地論證了冥想能夠降低血壓并提升膽固醇水平。近期的研究也發現冥想能緩解失眠。
Benson博士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撰寫《你工作太努力》(You're Working Too Hard)文章稱,忘記我們試圖解決的問題,我們就能重啟大腦,最終更加容易地找到更為持久的解決方案。
冥想真的和呼吸一樣容易。深深地吸氣,讓腹部鼓脹,然后再慢慢地呼出。不用刻意地擴大吸氣或呼氣,你的身體知道該怎么做。
你的大腦不會一片空白。不用對抗你的思緒,不理他們就是了。讓思緒來來往往,專注于呼吸。目的是與直覺交流,也就是愛因斯坦所說的神圣禮物,不要受理智束縛。
進入正面的狀態只需要閉上眼睛,拒絕外部刺激,調整呼吸。冥想喚起放松的專注,這種專注不必刻意由精神控制。
冥想只是安靜下來,讓注意力集中到體內,專注于大腦。一旦我們與直覺進行了交流,我們就能讓思緒工作,做出更好的選擇,從而帶來更加有效的行為。
你可能在想,我們需要在這方面投入多少時間呢?只需要一小會兒。我在沙特阿拉伯的時候,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科學家在職業和家庭需求方面都嚴重超負荷,她讓我對此進行了測試。我們用手機設定了一分鐘的鬧鈴,閉上眼鏡進行了腹式呼吸。當鬧鈴響起的時候,她重新充滿了活力,并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我來問你,一個簡單的行為讓你的大腦重啟,還有比這更好的投資嗎?
或許整理個人思緒的冥想與聆聽祈禱的鐘聲不是一回事。但至少我覺得停頓的意義一樣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