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解讀(十一)
《內經》的理論體系4
七、治則學說
《內經》的治則學說,包括治法在內。強調要在整體觀念的基礎上,既重視導致疾病的原因,又重視疾病變化的機理。根據時令季節、氣候變化、地理條件以及個體差異的不同情況,在辨別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的前提下,進行辯證論治。
《內經》認為,總的治療原則,是協調陰陽,糾正人體陰陽的偏盛偏衰??梢酝ㄟ^采取“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治療手段,恢復陰陽的動態平衡,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即所謂“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治寒以熱,治熱以寒”,這是治療陰陽偏盛,邪氣盛實的方法,它只適用于實熱證,或實寒證。如果由于陰陽偏虛,正氣不足而產生的虛寒證、或虛熱證,則當采取“補陰”或“補陽”的治法,即所謂“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這是說,以寒熱治熱病而熱反增的,其本質是陰精不足,陽氣相對有余,所以出現熱象,應當采取“補陰”的治法;相反,以熱藥治寒病而寒不去的,其本質是陽氣不足,陰氣相對有余,所以出現寒象,應當采取“補陽”的治法。說明調整陰陽,不僅要辨明寒熱,而且要分清虛實,對陰陽偏盛的虛證,當以祛邪為主,所謂“損其有余”;對陰陽偏衰的虛證,當以扶正為主,所謂“補其不足”。如果只憑現象而不探求疾病的本質,就會犯“虛虛實實”的錯誤。
由于病邪所在部位不同,病理變化的趨勢、以及病邪的出路不一樣,因此在治療上,除了考慮疾病的陰陽寒熱虛實之外,還應根據病邪所在的部位,邪正斗爭的形勢,采取相應的具體治法。如《內經》所謂“其高者,因而越之(病在上的可以吐法);其下者,引而竭之(病在下的可用疏導法);中滿者,瀉之于內(病在中的,出現脹滿,可用瀉法)。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邪在體表,可用湯藥熏蒸取汗);邪在皮者,汗而發之(邪在皮膚的,可用汗法)”等等。都是根據病理變化趨勢所采取的因勢利導治療方法,用之得當,可以大大縮短病程,提高臨床療效。
此外,《內經》還提出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標本緩急,正治反治,以及針灸、按摩、導引等治療原則和方法,內容豐富多采,其中針刺療法部分,尤為詳備,為后世針灸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八、養生學說
養生學是研究衛生防病、抗老延年的學說?!秲冉洝吩谶@方面不僅有精辟的論述,而且提出了養生的基本法則,確立了中醫養生學的基本觀念,為我國預防醫學和保健醫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秲冉洝佛B生的基本觀念,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內外環境的統一觀:《內經》認為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因此在養生方面,要求人們掌握和順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所謂“法于陰陽,調于四時”,“法天則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等,強調適應自然變化,維持正常生理節律,使人體同外界保持協調平衡,對防止衰老有重要的意義。并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等的具體養生法則。把能按四時、.晝夜陰陽變化規律施功的養生家,稱之為“提挈天地,把握陰陽(指規律)”,說明已將保持內外環境的統一協調,看作為養生的重要法則。
第二,以內因為主的預防觀:從病邪與正氣的關系來看,機體內因起著主要作用。疾病的發生,即是人體在一定條件下,對外界有害因素的反應。所以正氣虛是形成疾病的內在因素,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這是中醫發病學的基本觀點,因此,《內經》將提高機體素質,增強人體杭病能力,看成是養生的重要措施。如說“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是強調思想上保持安靜和平,防止精神刺激,保證真氣調順暢通,提高機體防御能力,促進臟腑氣血的正常生理活動,對養生防病有重要意義。
第三,形神并重的養生觀念:形體是精神的物質基礎,精神是形體的機能表現。兩者相互為用,形體作用于精神,精神對形體也有反作用。因此,善養生者不但要加強形體的鍛煉和保養,同時,也要注意調攝精神,保持心理上的安靜和平,樂觀開朗,才能有利于維護人體精神氣血的正常生理活動,防止疾病的發生,達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
第四,重視保養腎精的觀念:腎為先天之本,腎臟所貯藏的精氣,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物質基礎,是生命的根本?!秲冉洝匪^“夫精者,身之本也”。養生方法雖然以保養精氣神為核心,但是以節欲保精為第一要義。因為精氣神是不分割的統一體,存則俱存,亡則俱亡。精能化氣,氣能生神,精、氣、神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系,而精是神氣的本源,所以《內經》有“積精全神”之說。后世氣功學主張“節欲保精”,“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其理論即導源于《內經》。
九、運氣學說
運氣學說,是從宇宙節律探討氣象運動規律,及其對人體影響的學說。
大氣在諸因素影響下,隨時間節律而出現的各種氣象變化,有其一定的規律。運氣學說根據天時、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研究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具體體現了中醫學的“天人相應”觀點。
運氣學說十分重視時間周期的變化,在常年氣候運動中,時令季節與氣候變化是同步的。一般說來,什么時節到來,就會有什么樣的氣候出現,這是正?,F象,反映了日、月、地三體的周期運動關系,人體適應自然變化的節律也與之相應。但是,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空間因素和地面因素,隨時隨地都可以影響氣候變化,這就不可避免地隨時存在出現氣候變化異常的可能。因此,《內經》常常把時間周期作為衡量氣候變化是否正常的重要標準,如說:“至(時至)而至(氣至)者和;至(時至)而不至(氣至),來氣不及也;未至(時)而至(氣),來氣有余也?!闭f明判斷氣候的常變,既不能離開實際觀察,也不能脫離時令季節。強調時和氣的結合,是運氣學說的主要特點。
陰陽五行作為自然法則,是運氣學說用以概括和說明天體運動和氣象變化規律的核心理論。所謂“五運”,即五行之氣的運動,“六氣”,即三陰三陽之氣的劃分。五運代表地面因素,它來自五方的氣流運動;六氣代表空間因素,與太陽活動直接相關。氣候變北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五運六氣正是力圖把這些影響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聯系起來,探索各種氣候運動變化規律的理論。
運氣學說是運用天干地支進行推演運算的。天干地支不僅作為紀日、紀月、紀年的符號,并又分別代表陰陽五行的氣運。陰陽五行之氣,存在著相生相制的關系,而相生相制正是自然界維持平衡的重要基礎。億萬年來的氣候變遷,一直沒有超越生物界所能適應的范圍,正是陰陽五行之氣相生相制,不斷交替相互作用的結果。
運氣學說有著深刻的天文學背景,能在氣象、歷法、物候等方面找到一定的客觀依據,這是這一學說的科學基礎。另一方面對運氣學說的運用,要采取正確的態度,不能生搬硬套,因為氣候變化有它的一般規律,.也有其特殊規律,《內經》所謂“時有常位,而氣無必也”。只有“知常達變”,才能正確的運用運氣學說。所以,對運氣學說的看法,要避免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形而上學觀點。
包潘良——在線輔導
浙江省東方中醫信息化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