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學期刊的一篇分析稱,強迫性購物作為一種疾病,患病率達5%,其中,大學生、女性是高危人群。強迫性購物者,“只重過程,不看結果”,買什么不重要,過程才是“爽”的根源。即便事后肉痛,也無法做到“剁手”。
幾年前看過《購物狂》,張柏芝飾演的是一位有些病態的購物狂——只要到商場她就會就不受控制地買買買,直到讓自己負債累累。她也不知道為什么自己這么愛買東西,但就是停不下來,她渴望購物,永遠也買不夠。
都說“買買買”是一種病,小花花也曾“患病”。一次家庭變故,小花花痛苦萬分,也極度缺乏安全感。為了排解這種痛苦,就選擇了買買買,并且每件東西小花花會病態的選擇兩個,兩個一模一樣的,因為這樣壞了一個或者是丟了一個,也不用害怕,還有一個備用的。明明不需要那么多,卻還是買了那么多!
后果就是每次不到月底,工資就花光了。小花花也是非常自責,很難過,如此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我很痛苦的把這件事兒告訴老王的時候,老王沒有責怪我,只是抱著我輕輕的拍了拍我的肩膀。
他是安慰我,但我更加內疚了,于是痛定思痛,我決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薄百I買買”這病讓別人治療會覺得很痛苦,且很委屈,唯有自治才不會覺得委屈,所謂“天不渡人,人需自渡”,經過冥思苦想,終于找到了“藥方”。
當老王把工資交給我的時候,我第一時間把日常開銷部分分成4份兒,分別裝在4個小密封袋里,每周只用一份,這樣就避免自己把錢一下子花沒了。
剩下的錢一部分買定期,一部分拿去基金定投,總而言之就是不到期取不出來的那種,用一種強制手段讓自己存下錢。
《對自己狠一點,離成功近一點》說:每個人都可以努力為自己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直到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當你足夠強大時,外界的環境一定會因你而改變。
這種比較簡單粗暴的方式,確實有用,至少沒有在十來天就把一個月的開銷花沒了。這個習慣至今我還保留著,只不過現在不是現金裝密封袋了,而是分別放在四個賬戶里。
以前,小花花用的手賬本記賬,只是單純記錄支出的流水賬,不太方便統計。
后來遇到隨手記記賬APP,就下載來用,越用越順手。隨手記記賬快捷方便,又有很詳細的支出分類,方便自己月底查詢哪一項支出比較嚴重,分析是必要支出還是非必要支出?更方便后期的支出管控,并且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賬戶、分類支出、分類收入,非常人性化。
養成記賬習慣后,沒事兒翻看一下自己的賬單,便能很快知道自己的錢花哪了,就會發現自己買了很多可有可無的東西,而這些錢本是可以攢下來的,下一次就要把這些不必要消費砍掉。
思想引導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美)約·凱恩斯
預算就是為將來的開支做計劃。我們都知道預算部分是一個企業或單位的重要部門,專門制定未來的收支計劃。
參考上面記錄的賬單,我們就可以做出一份簡單的支出預算表。簡單說就是刪減非必要支出,優化一下必需支出。
刪減非必要支出可以對新手小白有點兒難,但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入手,“延遲滿足”每次購物前,問問自己這個是不是急需的,若不是,就先不買,等2周左右的時候,如果還想要就去買。但大多數情況下,就是等了2周后,你發現那件幾天前讓你魂不守舍的“寶貝”也就那樣兒,也不是多么的好,這樣我們就減去了這一筆開支,堅持幾次,刪減不必要支出對我們來說就成了一件簡單的事兒。
以上3個“藥方”,堅持“服用”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不買東西好像也不是那么難的事情,并且也已經有了正確的消費觀,那個叫“買買買”的病也治好啦!
趁你現在還有時間,盡你自己最大的努力。努力做成你最想做的那件事,成為你最想成為的那種人,過著你最想過的那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