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的《雅舍小品》中有一段對購物砍價的描述,非常有意思:
“尤其是買衣料。她從不干干脆脆的說要做什么衣,買什么料,準備出多少錢。她必定要東挑西揀,翻天覆地,同時口中念念有詞,不是嫌這匹料子太薄,就是怪那匹料子太舊,這個不禁洗,那個不禁曬,這個縮頭大,那個門面窄,批評得人家一文不值。其實,滿不是這么一回事,她只是嫌價碼太貴而已!如果價錢便宜,其他的缺點全都不成問題,而且本來不要買的也要購儲起來?!?/blockquote>
01
昨兒把孩子順利投送到學校后,約上幾個好久不見的小姐妹出去喝茶慶祝神獸歸籠。期間我們也談到這個砍價的問題,我們一致覺得:買東西砍價才不是丟人,畢竟省錢才是王道。
順便總結了一下不喜歡、不習慣砍價的人主要是以下4種情況:
1.不會砍價
這個砍價其實也是一種技術活兒,需要眼光獨到,口才流利。
剛出校門踏入社會的年輕人,生活閱歷相對比較少,對很多事物不是很了解,買東西時信心不足,所以不會與商家討價還價。
其實也沒什么,沒事兒多出去逛逛,最好是跟著比你年長的,買東西會砍價的長輩或者朋友逛逛,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地也就學會了。
自然也能領會到其中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奧妙。
2.愛面子,覺得砍價丟人
一般年輕人比較愛面子,覺得砍價是件很丟人的事兒,有失身份。
換個角度思考一下,人家要多少就給多少,自己當了冤大頭,難道就很光彩嗎?
3.懶得浪費時間
現代人生活節奏比較快,所以很多人會因為嫌麻煩,懶得去和商家花費時間討價還價。
像這種情況,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還能保證自己買到商品的質量,建議選擇一些統一標價的商店去購買。
4.對錢沒概念
簡單說就是不知道這個物品這個價格到底是貴還是便宜,對錢的概念不是很清晰。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就是學會記賬,比如今天買了2斤葡萄花了10元,用賬本記下價格,順便拍個圖備注下。
后天再買葡萄4斤10元,翻出之前的消費記錄,就會發現:葡萄便宜了!
對!我們就是要在記賬中提升自己對金錢的敏銳度。
我們上街購物時,有時老板的出價一看就是亂要價,當然我們可以一走了之??墒侨绻龅降恼娴南矚g,合情合理地講講價又有什么丟人的呢?我們把節省下來的錢用來買禮物孝敬父母、讀書、家庭聚餐上,不是更有意義嗎?
02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是圖碎銀幾兩,
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慌張
生活中,除了購物砍價之外還有其他很多省錢的小技巧,比如:
1.返利平臺
習慣網購的朋友,在下單前可以通過返利平臺搜一搜,看看是否有返利,5毛也是愛,日積月累也有很多錢。
2.二手閑置交易平臺
家里閑置用品,或者多出來不會再用到的東西都可以通過二手平臺處理掉,即能騰空房間,還能增肥錢包,何樂而不為?
3.信用卡羊毛
個人覺得信用卡還是值得一用的,平日購物滿減,還有消費積分(積分當錢使),還款時的抽獎等等,這些加一起是一筆不小的羊毛啊。
4.記賬
除了上面說到的記賬中提升我們對錢的敏感度,我們還可以每月定個攢錢的小目標,每天睡前把自己當天攢下的錢記一筆收入。
比如我用【懶人攢錢賬本】制定本月攢錢目標:1000塊(不含工資、股票基金收入),這些屬于零碎收入,比如二手平臺處理閑置,某平臺代寫的小作文(現結款)等。
人都是視覺化動物,眼睛為大腦提供的信息占據了絕大部分,當我們能清晰看到自己的進度時,達成的幾率就會明顯地增加。
有小伙伴說:管它黑貓還是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管它砍價還是薅羊毛,省下錢才是王道!
讀文章的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