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送你的一句話:不管和誰結婚,切記這...
過來人送你的一句話:不管和誰結婚,切記這七條忠告
即將步入婚禮殿堂的準夫妻認為:婚姻不需要忠告,每個人的婚姻都是不一樣的,可是事實卻是失敗的理由大相庭徑。
根據前一段時間四川公布全省離婚調查顯示,很多人的離婚原因都是一樣的。
部分人經歷過不幸婚姻的苦難,窺探過婚姻的本質,也就有了這些經驗之談。
聽過來人一句,躲過這些婚姻中的某些暗坑,有百利而無一害。
一、婚前:了解對方的生活方式
金星說:“愛情可以拋開生活去談,但是婚姻不是,婚姻就是生活。”
所以在決定結婚前,首先了解對方的生活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在婚前同居時,兩個人都要坦然一些,把自己最真實的生活方式表現出來,你會發現,兩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碰撞,也會擦出美麗的火花。
生活方式一致,彼此之間的感情會升溫,生活方式不一致,那就應該仔細考慮。
如果你喜歡吃路邊攤,他喜歡日本料理,你愿意陪他坐在明亮而又寬敞的西餐廳里,擺弄用不慣的刀叉,他愿意陪你坐在街邊的塑料椅上吃麻辣燙,辣到到頭頂冒汗,這樣的生活也頗有一番趣味。
但是,如果他愛吃西餐看不起你吃路邊攤,甚至嘲諷愛吃路邊攤的都是土包子,果斷分手是最明智的選擇。
兩個人搭伙過日子,不一定要有完全契合的生活方式,但一定要能接納彼此的生活方式。
婚姻生活,是兩種生活方式的融合,要帶著包容的態度讓對方的生活方式自由生長,這樣的婚姻才是讓人感覺幸福的。
二、婚前:看清對方的“品行最低處”。
去看看他品性的最低處,看看他在涉及自己利益的時候是哪副嘴臉。
去年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明蘭的“品行最低處”火了:
“與人相守,最終依靠的,還是那品性的最低處。與人相守幾十年,終究還是要看看最低處的那兒,能不能忍得下去。”
見識一個人最壞的一面,自己的心里就會有桿秤。是否能接受他最壞的一面,如果不能,就不要繼續了。
最低處,才是兩個人相處最大的絆腳石,才能決定兩個人能走多遠。
三、婚前:聽聽父母的意見
結婚是兩個家庭的聯誼,如果父母反對,溝通無果,這婚就不要結了,這就是以后各種解不開的死疙瘩的源頭。
相信父母的判斷,過來人的眼光真的比年輕人更有遠見。
四、結婚:看看對方愿意花多少錢
婚禮對女人而言,比想象的更重要。
黃磊曾經在《奇葩說》上說:“如果有一天有個男人向他的女兒求婚,而對方說不辦婚禮,那么他會跟女兒說:不要嫁給他!”
因為,如果愛一個人,連一個很莊重的儀式感都不愿意給,這樣是不對的。
這既是對女兒的輕視,也是對父母的不尊重,更是對婚姻的不重視。
如果連一場真心付出的婚禮都不能給你,這樣的家庭嫁過去有什么地位?
五、婚后:永遠別忘了互相贊美
有調查顯示,在單身、一個愛你但愛抱怨的伴侶之間,7成男性選擇了單身。
同樣,多數女性也會做同一個選擇。
婚姻里,不斷發現對方的優點,不斷贊美對方的優點很重要。
如果盯著對方的缺點,會越來越覺得討厭、面目可憎,而你的厭惡只會讓對方也開始討厭你。
與其讓心里曾經優秀的人一點點破滅,不如用自己的眼光去重塑對方。
好的伴侶是夸出來的。
嘗過被夸獎的甜頭,才會越來越往優秀靠攏,兩個人的關系也會越來越好。
如果婚姻有保鮮劑,一定是互相夸獎。
六、婚后:保護自己的財產
經濟獨立雖是老話題,然而依然是懂的人多,做到的人少。
如果說一定有個辦法平衡兩者的痛苦,那就是:保護好自己的財產。
保護好財產,就是給自己準備了后路,這樣即使婚姻失敗也有個基本生活保障。
生活里不乏一些砸錢投資男人卻落得背叛的例子。
那些把財產傾囊拿出支持老公工作的女人,愛的不求回報,連老公成功后的一杯羹都不求分到,結局卻是他有錢了出軌,自己人財盡失。
李碧華說過,不要提攜一個男人,否則這個男人成功了,會在另一個女人身上找自尊。
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個人財產、婚前財產全都投進婚姻里,哪一天婚姻失敗,血本無歸。
七、婚后:不要攀比幸福
石康說過一段話:攀比的效果一般都是傷害,因人都愿意用自己的所無,比別人所有,最終令自己感到不適與自憐。我認為攀比沒有用,因為每人的一生都是長長的鏈條,不能從中拿一小節來比。
李嘉誠比你有錢,但他比你歲數大,你跑起的輕快對他來說買到破產也買不到。很多煩惱都是比出來的,別人收到了鉆戒,你看著自己收到的花就覺得不幸福了。可是還有人收到的是空氣,是抱怨,是打罵。一年有四季,有360多天,陰晴風雨都有。婚姻很長,疲憊、煩躁、失望都會有,看清真相后,請依然熱愛生活。
正確的婚姻觀是:結婚要慢,離婚要快。
結婚前不夠了解就結婚,婚姻的結果大都是失敗的。
婚姻是一種人生選擇,而不是人生,嫁錯了的人永遠比嫁不出去的多。不必急著奔向它,聽一聽過來人的忠告,選擇那個最合適的人攜手無畏一直走到生活的盡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