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選之作者公眾號2017年合集《局部三周年》!
這一篇是補充上一篇的疑問,有些同學可能會說,做電商就做電商,你把新媒體或者內容運營放那么重干嗎?我想告訴你的是,時代變了,我們必須得變,趨勢使然。而這一篇作為解惑,是我個人的一點思考吧,也算是對上一篇的補充。有時候我自己都想,難道我也進入了誤區,想來想去無解!
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在提2017年的電商趨勢,為什么?就因為電商這兩年真心不好做,但不好做不代表做不好,我想說,當前的電商難度在于攫取流量的難度增加了,當然這就跟我們之前說實體經濟一樣,以前我們總說中國經濟發展是靠人口紅利,本質上早期的電商發展靠的就是流量紅利!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轉型升級,電商也是如此!
最近一年來,大家都在談互聯網的下半場,那么什么是下半場?個人理解是: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吃了二十幾年,也吃光了,互聯網公司的發展不得不從追求速度和規模,轉向追求縱深和創新,這就是互聯網的下半場。互聯網對流量的追求就一直不曾停歇!最早為廣告份額,為賣個好價錢。后來為交易,誰有流量誰就有交易,淘寶上如此,京東上如此,刷單,為流量而刷,不信你問平臺,問運營者。今天我們提新媒體,本質還是在做軟廣,還是為爭奪流量。
總體而言,電商并不是要消失,電商才剛剛開始而已,它是要向縱深發展,比如早期提到的o2o,現在就可以,正如我在《小程序,時代會給出答案》中說的,要時機正確才行!電商是趨勢,未來,只要有網,你就會被連接,會被感染,主動參與也好,被動接受也罷,你都逃脫不了,交易與廣告!
2017年,在電商當中,我們把新媒體重視了起來,我們說,現在的入口在內容,而提到內容就不得不提新媒體!為什么又是新媒體,舊媒體行不行?其實都一樣,都是內容,都是媒體,相對而言,傳統媒體權威性還足一些,如果說傳統媒體有什么缺陷,那也是傳播途徑和效率上的缺陷!無論怎么說吧,2017年電商中,我們得去重視了,因為不重視,所以我們會被淘汰,這是很殘酷的商業現實。
既然在電商中加入了新媒體,還提到了新零售,這就意味著,企業在電商過程中,必須關注三點:線下,線上,新媒體!如果說,之前對傳統企業來講,按10等分,則傳統和電商是二八分,好一點的做到四六,五五……無論如何分,無論電商把自己吹的神乎其神,對傳統企業而言,傳統永遠是大于線上的!隨著線上發展越來越困難,又加入了新媒體的概念,大家開始想了,如果還按10等分,那么它們之間正常的比重是多少,個人感覺,應該是6:3:1,6是傳統渠道,3是電商,還有1分給新媒體!當然比重這件事,企業情況不相同,比重自然也不同,大概也就這么個意思!你不要以為我只給了新媒體1分的比重,這一分的比重比電商的3分做的工作還要多。傳統渠道和電商都是以直接銷售為主的,業績看得見,而新媒體的這1分,靠的是時間熬,看不到成績,更不能直接換算成業績,也因此,你最好比其他兩個部門多做一點,這樣你的意義和價值也許能得到凸顯!你不要以為我是這樣想的,我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考慮的,大多數的企業不可能長時間的養一個表面看來不賺錢的部門,這是企業的想法,我只是把它說出來而已!
說完了比重,我想從電商角度來聊聊微信公眾號或者新媒體,我自己的感覺是:最早的時候沒時間讀,可能訂閱太多了,后來發現不夠讀!想想這其中的原因,總結一下,a,公眾號剛出來的時候很新奇,訂閱的太多,結果時間真的不夠!b,誘惑太多,各種app各種閱讀,給公眾號的時間就不多了!c,公眾號內容太差,學不到東西吸引不了人!d,讀者的品位有所提高,而那些被訂閱的公眾號卻沒有提升。所以,最終只能導致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下降。但最近的新感覺是,微信公眾號的內容有點不夠讀,因為你突然發現,讀來讀去,還是發現微信公眾號里的內容靠譜一點。讀書這件事,讀的是性格,契合度和靠譜的品格。
現在我們來看新媒體的本質,從電商角度來看,還是廣告。a,在經營當中廣告的費用是省不了的。一種是品牌廣告或者稱形象廣告產品廣告,這種廣告可以是公益廣告,只出現品牌的名字或者logo,就是要告訴受眾,我是誰?品牌廣告其目的在于建立公眾形象,賺錢是其次,當然最終是賺錢。另外一種廣告是促銷廣告,就是直接的打折促銷!b,在電商領域,用的最多的是促銷廣告,比如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就是例證。c,新媒體是個什么玩意,新媒體本質還是廣告,只不過相比硬廣而言新媒體成了軟廣,讓消費者不知不覺中認可企業或產品!為什么不直接砸硬廣,無疑,今天人們不喜歡看廣告,即便是廣告也喜歡有意思的廣告,就像農夫山泉的那則: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一樣!
而當前之所以把新媒體放到電商這一環,而且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就在于,電商今天一來迷茫二來艱難,既然內容是流量的入口,那就做做看,或許真是一條路呢!無論如何,新媒體都是一個投入長見效慢的一環,當然,為電商,為品牌,為企業服務,最終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