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1904--1965年):原名長生、瑞麟,江西南昌人。
少年家貧,11歲在瓷器店學徒,自學書法、篆刻和繪畫。
1925年著〈國畫源流概述〉,1926年畢業(yè)于省立第一師范藝術科,并留校任教。
1929年著〈中國繪畫變遷史綱〉,1933年在許悲鴻幫助下赴日本留學。
1934年在東京舉辦個人畫展。
1935年回國,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
抗日戰(zhàn)爭期間定居重慶,繼續(xù)在中央大學任教。
1946年遷南京,1952年任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教授。
1957年任江蘇省中國畫院院長。
擅長山水、人物,早年師法古人,尤其推崇石濤。
在日本期間研究日本繪畫,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融會日本畫技法,受蜀中山水氣象磅礴的啟發(fā),進行藝術變革,
以皮紙破筆繪山水,
創(chuàng)獨特皴法-----抱石皴。
風格獨具,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金陵畫派的全新風格,兼擅書法、篆刻,是開宗立派的一代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