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蒙元時期的赤峰》之八
○
王石莊
赤峰市中東部和北部地區是契丹民族發祥地的主要區域,是大遼王朝的核心地帶,而今林東及其周邊地區,則是大遼的上京,是契丹人的京畿中心。有詩贊曰:“三山圍甸箭一程,位列五京無上層。天下八分其最者,春秋雙百大遼庚?!币馑际钦f,天梯、蒙國、別魯三山合抱一個葦甸,當年遼太祖挽弓搭箭勁射,在箭著點建起一座宮殿叫龍眉宮,為其下榻駐蹕之所,918年把這里擴建成皇都,938年正式命名為上京。隨著遼朝領土的不斷擴張,先后建起五座京城,而以林東的這一座為上,為五京之首。當時遼與北宋、西夏、大理、吐蕃、回紇、轄戛斯等八分天下,而以領土論,契丹版圖最大,約占整個面積的三分之一。一個以不足百萬人口為主體民族的朝代,經營天下北方二百年,也算是一個奇跡。期間林東成為北方的政治中心。
金滅遼,上京地位陡降,從皇都變為邊城,從一線城市降為三線城市。契丹人也被迫遷徙,分布到今遼寧、吉林一帶,到金朝末年又一次將西拉沐淪河兩岸的契丹人、渤海人遷到今河北省的盧龍一帶。遷徙到遼寧、吉林的契丹人主要分布在今遼寧北部、吉林嫩江以西地區和內蒙古興安盟南部地區,農耕、漁獵外,又有屯戍征伐義務,為此在這一地區設置了北邊千戶建制。蒙古汗國建立后開始征討東北金軍,金朝在抵御新興強敵的同時防范契丹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朝廷下令一戶契丹人由兩戶女真人夾在中間居住,這引起契丹人的強烈不滿和不安。信任危機最終導致嚴重后果,1211年9月蒙古軍攻克居庸關圍困金朝中都(今北京),金朝急忙從金上京(今哈爾濱阿城)和泰州(今吉林前郭縣)守軍中調集幾萬人馳援中都,趁此空虛,以及哲別、吾也而剛剛橫掃遼西的空檔,原鎮守過北鎮、時任北方千戶的契丹人耶律留哥于1211年冬在今吉林農安至梨樹一線集結契丹人舉行了起義,給予金朝東北防御體系以致命一擊,從此金朝在東北再也未能恢復元氣。1212年夏,哈撒兒(成吉思汗弟)奉成吉思汗之命率弘吉剌部首領按陳、兀魯兀部首領主兒扯帶等從河北攻入東北,再一次攻克寧城后哈撒兒等返回成吉思汗大營,按陳部則往松花江一線偵察金朝將領蒲鮮萬奴的動靜,途經梨樹縣梨樹鎮時,與耶律留哥相遇,二人登上附近的金山向北對天折箭盟誓,建立了蒙古契丹統一戰線。之后二人聯合在今遼寧昌圖縣境內當時叫迪吉淖兒的地方合擊金朝前來鎮壓的大軍,取得了勝利。1213年耶律留哥在蒙古軍的支援下在今昌圖以西金家鎮一帶(當時是歸仁縣所在地)擊潰蒲鮮萬奴的大軍,在今遼寧開源(當時叫咸平府)建遼國,但自己只稱王,未稱帝。耶律留哥對金軍的牽制,有效地支援了木華黎對遼西的攻略,耶律留哥也于1215年積極配合木華黎攻克北鎮、遼陽等地。這一年耶律留哥帶著大禮去晉見成吉思汗,并將大兒子薛阇(蒙古名,按現在的音譯法則讀為斯欽)留作成吉思汗的侍衛。成吉思汗賜金虎符,仍以其為遼王。恰趁耶律留哥離開咸平府之機,其部下耶廝不等人謊稱耶律留哥已死,脅眾背叛,在今遼寧海城另立遼國,自稱為帝,使得遼東局勢更為復雜。耶律留哥在成吉思汗的幫助下率蒙古軍攻伐叛軍,收攏契丹部眾兩千戶,又招撫懿州、廣寧(今彰武和北鎮)一帶的契丹軍民,奉成吉思汗之命把這些部眾遷到了當時弘吉剌部火忽封地的臨潢府即今林東居住,耶律留哥也把自己的府第安置到了這里。契丹人闊別家園一百年,終于又回到了故鄉。這是1217年的事。
背叛的契丹軍在蒙古軍和金軍的雙重打擊下逃入高麗,1218年成吉思汗派蒙古將領哈真、扎剌和耶律留哥等率軍進入高麗,一路征討,最后將叛軍圍困在江東城。數月后陷入絕境的叛軍不得不于1219年2月14日(當時還沒有情人節)這一天開城門投降。為首的百余人被誅殺,其余五萬人一部分留在高麗務農(朝鮮語“契丹場”即由此而來),其余大部分則被遷置林東及其周邊地區,歸耶律留哥管轄。至此,林東及周邊已有五萬契丹人居住生活。物是人非,世事滄桑,但畢竟是契丹人自己的故土。
1220年耶律留哥在林東去世,享年56歲,當時成吉思汗在中亞征戰,其幼弟留守蒙廷,由其頒旨著耶律留哥妻姚里氏(非元配,元配早逝)佩金符管轄契丹部眾,為最高長官。七年后姚里氏面見成吉思汗,說我是個婦道人家,希望長子薛阇繼承父親的職務。成吉思汗說薛阇在我身邊沖鋒陷陣,負傷多次,還在戰場救過我的兒子,功勞大,還是讓他跟隨我吧,讓你的親生兒善哥繼任吧。姚里氏說那怎么能行呢,薛阇是嫡子,是元配所生,理應由其繼任,善哥是庶子,如果讓他繼任,人家會說我以權謀私,這樣恐怕不行。成吉思汗為姚里氏的這番話所感動,對人說,你們看,耶律老弟的媳婦多賢惠、多大度呀!于是任薛阇為千戶,率契丹軍與成吉思汗弟別勒古臺一起征戰,1230年讓他移鎮廣寧府(治所在遼寧北鎮),行使廣寧路都元帥府職權。后他的兒子收國奴襲職,被封為萬戶。薛阇弟善哥(改名為蒙古帶)則跟隨別勒古臺的兒子口溫不花攻伐,于1233年以千戶身份回到廣寧府任府尹,直到1264年去世。契丹人回到林東十三年后,其重心(但不是契丹人全部)又轉移到了遼寧北鎮。
耶律留哥攻克叛軍收攏殘部后為什么要遷往林東?就是因為赤峰以及林東地區是契丹人的老家,是契丹民族的發祥地;十三年后薛阇為什么又把契丹人的主體遷到了北鎮?就是因為1214年以后林東成了弘吉剌部火忽的封地,而北鎮是耶律留哥起義前鎮守過的地方。當前流傳著一種觀點,認為契丹民族的發祥地是平泉,這是違反歷史常識的。耶律留哥當初不選擇平泉而選擇林東,成吉思汗已將林東地區分封給火忽的情況下,還安置幾萬契丹部眾到那里居住,而沒有安置到他地(當時平泉地區已為蒙古人所占據),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契丹人與林東有著大樹之于土地的歷史淵源,包括林東地區在內的赤峰是契丹民族的發祥地,是大遼王朝的根基所在。
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