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香型”烏龍茶的由來
“清香型”烏龍茶,又稱“臺式”烏龍茶。在閩臺農業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1990年在安溪誕生了福建省第一家經營茶葉的臺資企業。截至2004年底,安溪境內共有臺資茶葉企業25家。目前,福建省內臺商投資的自產自銷型、自產兼收購型、純收購型以及茶葉產銷與茶機結合經營的茶葉企業,共有50家。這些臺資茶葉企業凡涉及茶葉生產加工領域的,無一不以“清香型”烏龍茶作為當家品種。
二、“清香型”烏龍茶與傳統烏龍茶的品質差異
“清香型”烏龍茶產制技術自成一格,其外形及香氣與傳統烏龍茶截然不同,比起福建傳統“綠葉紅壤邊”的安溪烏龍茶,“清香型”烏龍茶具有明顯的“三綠”特點:即干茶綠、湯色綠、葉底綠。其外形為球形或半球形,沖泡后在杯中顯現茶蕾造型,香氣清香持久,茶湯明亮見底,嫩香回甘,葉底柔軟。如凍頂烏龍茶,外形呈半球形,條索緊結,干茶色澤為墨綠帶油光,香氣清香撲鼻,滋味濃厚新鮮,入口生津,落喉甘滑,韻味強,而湯色蜜黃澄清明亮。
以傳統工藝生產的“濃香型”烏龍茶,包括武夷巖茶、閩北水仙、傳統工藝的鐵觀音、廣東鳳凰單樅等。武夷巖茶外形粗壯,條索扭曲緊結,勻整;葉面呈蛙皮狀沙粒白點,俗稱“蛤蟆背”;色澤青褐油潤,俗稱“寶光”;凈度佳,不帶過嫩梗和過老葉;茶湯香氣濃烈,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濃醇清潔,生津回甘;雖濃飲而不見苦澀,這種特色被贊為“巖骨花香”,俗稱“巖韻”;湯色深橙黃或黃色,清流澈艷麗,葉底、葉張中央為江淺黃綠色。
閩北水仙條索緊結沉重,色澤油潤暗沙綠;香氣濃郁,具蘭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橙黃;葉底厚軟,呈“三紅七綠”狀。安溪鐵觀音茶條卷曲、肥壯圓結、重實勻整、色澤油亮沙綠,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湯色金黃,清澈明亮;葉底肥厚,呈綢面光澤;內質“音韻”獨特,蘭香馥郁;滋味醇厚甘鮮,回味悠長,有“七泡有余香”之譽。
廣東鳳凰單縱外形條索壯直,緊結勻整;色澤灰褐油潤有光澤,似鱔魚色;香高持久,具天然花香;滋葉濃醇鮮爽;湯色明亮顯黃;葉底鮮嫩,均帶紅鑲邊,飲后回甘,耐沖泡。
三、“清香型”烏龍茶和“濃香型”烏龍茶的消費群體比較
據茶葉市場調查人員透露,“清香型”烏龍茶消費人群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以青年為主,21-35歲這個年齡層的比例較大,而且女性又比男性多;二是知識分子居多;三是消費者愛在專賣店買茶,這主要是因為專賣店茶葉價格適宜,質量可靠,服務周到。
“濃香型”烏龍茶的消費人群以老顧客為主,這批消費者對“濃香型”烏龍茶情有獨鐘,且他們大多事業有成,有錢有閑,有文化素養,消費力極強。目前,武夷巖茶的市場價格一般最低價為每500克500元,其中大紅袍的最高價甚至高達每500克8800元。這種價格走勢,顯示了“濃香型”烏龍茶的強大市場潛力。
四、烏龍茶“清香型”與“濃香型”的技術界定
采用不同的茶葉加工方法所制的成品具有不同的香氣特征。烏龍茶的加工方法綜合了紅茶與綠茶加工方法的優點,兼有半發酵與炒制的過程,成茶帶有花香、果香,一般稱之為“制造香”。影響烏龍茶“制造香”的主要因素為:做青、包揉和烘焙。
1、做青 “清香型”烏龍茶與“濃香型”烏龍茶都 要求太陽曬青。因“清香型”烏龍茶做青程度較輕,如不經太陽曬青,則清香難顯。相對傳統安溪烏龍茶,“清香型”烏龍茶曬青程度屬中度偏輕,失水率以8%-12%為宜。一般下機前經晾青翻拌3次,下機做青2次,室溫20-22度,相對濕度70%。武夷巖茶,一般做青8-10次,歷時6-8小時,做青在室內進行,室溫24-26度,相對濕度80%-85%,當室溫低于20度時要加溫。
2、包揉 在“清香型”烏龍茶包揉造型工藝中,總圍繞著保鮮保綠,快速成形這條主線,所形成的綠豆狀外形,比起傳統安溪烏龍茶蜻蜓頭和武夷巖茶的粗壯條索形,具有較好的商品外觀和較高的鑒賞價值。
3、烘焙 烘焙是烏龍茶的最后一道工序。傳統安溪烏龍茶也有補火工藝,但補火是為了干燥。“清香型”烏龍茶文火慢焙是為了使成品香氣斂藏,增進茶香,彌補做青較輕、甜香不顯之缺點,所以又叫“烘焙提香工藝”。廣東潮汕及閩南等地區偏愛茶葉焦糖香,應相對提高烘焙溫度,延長烘焙時間。“濃香型”烏龍茶的典型代表武夷巖茶,烘焙分毛火和足火。毛火要求高溫快速烘焙,提高滋味醇度,發展香氣和加深湯色;足火是通過熱化作用,連續長時間文火慢焙,不單是去水保質,且對增進湯色,提高滋味醇度,促進茶香,均有很好的效果。
五、烏龍茶是世界茶葉市場的“明目之星”
從市場角度分析,“清香型”烏龍茶要不要發展,其實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因為它已經在發展,而且還將繼續發展。根據2004年的統計數字,這一年福建省烏龍茶總產量達7.8萬噸,其中“清香型”烏龍茶產量達5.2萬噸,占全省烏龍茶總產量的66.7%。“清香型”烏龍茶消費地域、消費人群的急劇增長,讓所有茶業從業人員都直觀地感覺到了“清香型”烏龍茶產業所蘊藏的巨大空間。應該說,“清香型”烏龍茶傳承和發展了福建安溪烏龍茶傳統工藝特點,增創了烏龍茶花色品種,更適合于工廠化、機械化批量生產,是烏龍茶生產流通領域的一次大改革,它對于茶農增收、茶產業國際化經營、海峽西岸烏龍茶經濟帶建設,無疑具有典型的示范意義。現在問題的關鍵在于,既然“清香型”烏龍茶已經得到發展,怎樣才能發展得更快更好?
對于作為“濃香型”烏龍茶典型代表的武夷巖茶,福建茶界也一樣充滿信心。武夷巖茶在2000年獲得原產地保護,就是一個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早在1998年,武夷巖茶母樹大紅袍就拍出20克16.8萬元的天價,2005年又拍出20克20.8萬元的“茶王”價。這個價格,體現了武夷巖茶的精良品質、文化底蘊和品牌價值。母樹大紅袍的拍賣事件,連續7年都轟動海內外,就說明了“濃香型”烏龍茶強大的生命力,體現了“濃香型”烏龍茶應有的價格。特別是武夷山以“雙遺”的文化力量來推動和促進茶經濟,為武夷巖茶的發展拓展了較大的市場空間和較強的后發優勢。
如果單純從商業角度上說,“清香型”烏龍茶與“濃香型”烏龍茶的競爭,不應該分出你我,而應該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過合理化的良性競爭 ,共同把烏龍茶市場撐大,實現共贏或多贏。發展是硬道理,特別是隨著海峽兩岸茶業合作向縱深推進,烏龍茶經濟帶呼之欲出,作為后起之秀的“清香型”烏龍茶與老當益壯的“濃香型”烏龍茶都將是世界茶葉市場的“明目之星”。
很多人喜歡喝鐵觀音,品飲安溪鐵觀音一般采用鐘形杯——“蓋碗杯”進行“功夫”泡法,茶與水之比例1:22為佳,時間1-3分鐘。同時結合以下九項安溪鐵觀音固有特征來進行品評:
(1)純正鐵觀音的葉形橢圓,葉緣齒疏而鈍,葉面呈波浪狀隆起,具明顯骨形,略向背面翻,葉肉肥厚,葉色濃綠光潤,葉基部稍鈍,葉尖端向左稍歪,略下垂,嫩芽紫色,因此有“紅芽歪尾桃”之稱;
(2)安溪鐵觀音應突出“觀音韻”來。古人有“未嘗甘露味,先聞圣妙香”之說,細啜一口,舌根輕轉,可感茶湯醇厚甘滑鮮爽;緩慢下咽,回甘帶蜜韻味無窮。至于獨特的觀音韻何解?雖然說法很多,但應在香氣和滋味上突出鐵觀音品種,且品飲后有回味(喉韻),水中有香,香中含水,余韻猶存,齒頰留芳;
(3)外形上,安溪鐵觀音茶條索卷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表帶白霜;
(4)聲音上,取少量安溪鐵觀音茶葉放入茶壺,可聞“口當口當”之聲,其聲清脆為上,聲啞者為次;
(5)香氣上,安溪鐵觀音香屬馥香型,有如空谷幽蘭,清高雋永,靈妙鮮爽,使人雅興悠遠,詩意盎然。(注意:有些香氣初聞很沖,但不細膩,不能歸為上品茶);
(6)滋味上,十分濃郁,但濃而不澀,郁而不膩,余味回甘,猶如陸游詩句“舌根常留甘盡日”的感受;
(7)顏色上,安溪鐵觀音湯色金黃,濃艷清澈,茶葉沖泡展開后葉底肥厚明亮(安溪鐵觀音茶葉特征之一為葉向葉背翻卷),具綢面光澤,此為上,湯色暗紅者次之;
(8)耐沖泡(沖泡多遍后安溪鐵觀音的香氣、滋味、湯色都應保持一致)和耐貯藏的安溪鐵觀音為上,反而次之;
(9)同時,要結合不同季節、不同山頭、不同風格的具體情況而論,這樣才能較全面地對安溪鐵觀音進行審評。
名茶鐵觀音的沏茶技藝,沖泡過程非常講究,是一門融傳統技藝與現代風格為一體的品茶藝術,極具濃郁的地方特色,它傳達的是: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純:茶性之純正,茶主之純心,茶友之純凈,乃為茶道之本。
雅:沏茶之細致,身韻之優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藝之流程。
禮: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農,誠待于茶友,為茶主之茶德。
和:是人、茶與自然的和諧,清心和睦,屬于心靈之愛,為茶藝之“道”也! 安溪茶藝將籍著這純正、清雅的茶藝傳播、啟發人們走向更高層次的生活境界。安溪是烏龍茶的故鄉,產茶和飲茶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在安溪,不但有獨到之處的烏龍茶采制技藝,而且十分講究品飲藝術。品飲烏龍茶,茶葉選用鐵觀音、黃金掛、本山、毛蟹等名茶,茶具選用精致的瓷質、陶制小壺、小盅,沖泡選用山泉水、井水和純凈的淡水。
名茶鐵觀音,色澤黛綠,形如珍珠,湯色金黃,味醇鮮爽,香氣獨特,猶如玉蘭吐芳。沏泡款款有序,動作優美,真正達到純、雅、禮、和的品茶意境。“誰人尋得觀音韻,不愧是個品茶人”。
展示茶具
茶匙、茶斗、茶夾、茶通是竹器工藝制成的,安溪盛產竹子,這是民間傳統貫用的茶具。茶匙、茶斗是裝茶用,茶夾是夾杯洗杯用的。爐、壺、甌杯以及托盤,號稱“茶房四寶”,這主要是遵循本地傳統。安溪茶鄉有悠久歷史的古窟址,在五代十國就有陶器工藝,宋朝中期就有瓷器工藝。不僅泡茶專用,而且有較高的收藏欣賞價值。而用白瓷甌杯泡茶,對于放茶葉、聞香氣、沖開水、倒茶渣等都很方便。
烹煮泉水
沏茶擇水最為關健,水質不好,會直接影響好茶的色、香、味,只有好水好茶味才美。沖泡安溪鐵觀音,烹煮的水溫高達 100度,這樣最能體現鐵觀音獨特的香韻。
沐霖甌杯
“沐霧甌杯”也稱“熱壺蕩杯”。先洗蓋甌,再洗茶杯,這不但是保持甌杯有一定的溫度,又講究衛生,起到消毒作用。
觀音入宮
右手拿起茶斗把茶葉裝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鐵觀音裝人甌杯,美其名日:“觀音入宮”。
懸壺高沖
提起水壺,對準甌杯,先低后高沖入,使茶葉隨著水流旋轉而充分舒展。
春風拂面
左手提起甌蓋,輕輕地在甌面上繞一圈把浮在甌面上的泡沫刮起,然后右手提起水壺把甌蓋沖凈,這叫“春風拂面”。
甌里醞香
中國茶葉有六大類,其中紅茶全發酵,綠茶不發酵,烏龍茶是半發酵。鐵觀音是烏龍茶中的極品,其生長環境得天獨厚,采制技藝十分精湛,素有“綠葉紅鑲邊,七泡有余香”之美稱,具有防癌、美容、抗衰老、降血脂等特殊功效。茶葉下甌沖泡,須等待一至兩分鐘,這樣才能充分地釋放出獨特的香和韻。沖泡時間太短,色香味顯示不出來,太久會“熱湯失味”。
三龍護鼎
斟茶時,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夾住甌杯的邊沿,食指按在甌蓋的頂端,提起蓋甌,把茶水倒出,三手指稱為三條龍,蓋甌稱為鼎,這叫“三龍護鼎”。
行云流水
提起蓋甌,沿托盤上邊繞一圈,把甌底的水刮掉,直樣可防止甌外的水滴入杯中。
觀音出海
“觀音出海”民間稱它為“關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回均勻地斟入各茶杯里,斟茶時應低行。
點水流香
“點水流香”在民間稱為“韓信點兵”,就是斟茶斟到最后甌底最濃部分,要均勻地一點一點滴到各茶杯里,達到濃淡均勻,香醇一致。
敬奉香茗
茶藝小姐端起茶盤彬彬有禮地向各位嘉賓、朋友敬奉香茗。
鑒賞湯色
品飲鐵觀音,首先要觀其色,就是觀賞茶湯的顏色,名優鐵觀音的湯色:清澈、金黃、明亮,讓人賞心悅目。
細聞幽香
就是聞其香,嗅嗅鐵觀音的香氣,那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桂花香,清氣四溢,讓您心曠神怡。
品啜甘霖
這叫品其味,品啜鐵觀音的韻味,有一種特殊的感受。當你呷上一口含在嘴里,慢慢吞入喉中,頓時會覺得滿口生津,齒頰留香,六根開竅清風生,飄飄欲仙最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