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陳式小架太極拳需要了解太極拳的各部分的特點:
身法:'身忌上躥胡亂擺,寧低不高行平線'。行拳走架身體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亂擺;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個別動作如擺腳下岔、金雞獨立、鋪地龍等除外)。
手法:'雙手相合勿翻動,微貫一氣指肚間;上行不過眉,下行似松開;內轉拇指界中線,外運勿探、沉肘尖;莫貪莫夾、束肋毛膚相挨'。兩手向合,四六陰陽;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貫母、食、中指;手的運動范圍以身體中線為界,左、右手各管半邊,向上行不超過眉毛,向下行意想松開;出手勿貪,回手勿夾,留有余地,中規中矩。
步法:'腳踏忌八、丁,切記合足尖;內腳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領先;以腳跟轉換,步大一腿長,步小一豎腳'。基于開胯圓襠的需要,要求兩腳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腳、丁字腳(造成兩胯根不成窩狀,襠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襠即尖襠,不能實現圓襠);從胯向下內纏(逆纏),落在腳掌內側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貪,伸縮自如,大步不超過一腿長,小步不小于一豎腳。
攻法:'寧進不退,下在上先'大概意為重心寧進不退;轉換下在上先。
眼法:'神送前手頭忌晃動'。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頭也不能隨手晃動。
勁法:'襠貴開圓,莫扭莫涮'。臀部放松,向兩側外泛,使胯從兩側向前、內裹,胯根里掖,形成后開前合,實現圓襠;襠為腰腿之樞紐,在運動旋轉中,是由趾而脛而股而會陰,由身(命門)而肩而肱而橈骨、尺骨直纏至指梢的'纏絲勁',也叫'螺旋勁';陰陽轉換時,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盤,切記不能扭、不能涮;兩胯走'∞'勁不斷,背絲扣型循環纏;勁需走滿,無過無不及。
練拳要“恒”:拳不離手經常練,鐵杵磨針不間斷,一層陰陽一道關,循序漸進不能貪。要“穩”:神斂意專心不躁,腳下干凈地抓牢,身樁端正不要晃,形走勁到機關巧。要“靈”:腿腳虛實要分明,凝神聚氣履薄冰,沾粘連隨多變化,不怕引進和落空。要“空”:周身百骸全放松,任督自由意念輕,棚捋擠按隨法則,順纏逆走一貫通。要“悟”:練拳不悟終難成,順藤摸瓜勤修行,舉行一反三豁然朗,拳理奧妙無止境。
先回答您第二個問題 ;沒有捷徑。
第二個問題;請問您是陳式太極拳的門人嘛?若果不是,對不起這個問題在門內是保密的,只要是門內的都不會告訴你。除非他不想在門內混了。建議您去拜個師。會找到答案的,
單云手
1、左單云手
動作一:兩腿開步成左弓步,左手至左膝上,高與與肩平;右手叉腰,拇指在后,四指在前,重心在左,目視左手,
動作二:接上勢。身體向右轉,重心移至右腿;同時左手劃弧下沉,里合于小腹前,為順纏絲勁。
動作三:接上勢。身體繼續右轉,同時左手向右上穿掌至右胸,,為逆纏絲勁;目視身體左側前方。
動作四:接上勢。松左胯,身體向左轉;左手逆纏外開至左膝上方,高于肩平;目視左手。
如此,整個左單云手動作完成。一開一合為1拍,一般子每個動作單練時,練夠兩個8拍為1節。由生到熟,由熟到順,逐步達到周身相隨,連綿不斷。動作特別熟練后,再配合呼吸。開勁逆纏時呼吸,內氣由丹田催達手指;合勁順纏時吸氣,采自然界清靈之氣由掌心順纏收于丹田之內,充實丹田。
2、右單云手
動作要領與左單云手相同,方向相反。
雙云手
動作一:由單云手起勢,身體微左轉;右手由右腰間順纏劃弧下沉于小腹前,左手變逆纏上倗,左手劃弧順纏里合于小腹前;目視左前方。
這樣反復循環運轉,練習旋轉腰,兩臂左右纏絲,周身協調一致。
側面纏絲
動作一:兩腳橫開成左弓步;左手弸至左膝上方,高于肩平;右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重心在左,眼看左手。
動作二:接上勢。身體左轉;左手逆纏劃弧外開至身體左側后方;眼看左手。
動作三:身體右轉;重心移至右腳;左手順纏里合于左膝上方;眼順左手看左前下方。
動作四:身體略左轉;左手逆纏上倗至左膝上方。
一開一合為1拍,共練兩個8拍。再換右手練習,動作要領相同,唯左右互換。
左右后捋
動作一:兩腳成右弓步;左手置于胸前,高于肩平,右手 合于右腰間目視前方。
動作二:接上勢。身體微左轉,重心移至左腿,同時左手逆纏下捋至腰間,右手先逆纏后捋變順纏上翻至身體右前方;目視前方。
這樣循環往返,反復練習,以身領手,以腰催肩,以肩催肘,再達手,練習周身結合的后捋勁。
前后雙手纏絲
動作一:先立正成預備姿勢,然后提左腳向前上步,左手左順右逆纏絲,向前劃弧上掤后捋;目視前方。
動作二:接上勢。身體右轉;兩手后捋,重心后移。
動作三:接上勢。身體左轉;兩手走下弧左逆右順纏向前掤,重心在左腿。
動作四:接上勢。身體右轉;兩手右逆左順纏向上后捋。
反復練習以上動作。也可右腳在前,左腳在后,左右調換。以襠腰為軸旋轉,帶動兩臂纏絲,以身領手,以意導氣。
六十四式三段十三勢分節第一段 為第一至五勢第一勢 只一勢 言太極陰陽之理預備勢開歩正立 虛領頂勁 含胸拔背 松肩沉肘 屈膝圓襠 氣沉丹田一 金剛搗碓兩臂左掤 蹲身捋按 左腿提收 上歩前擠 提膝沖拳 震腳落拳第二勢 共三勢 太極生兩儀二 攬擦衣提膝左引 右腳右開 弓歩右掤三 單鞭兩掌下按 手足右合 左腳左開 弓歩左掤四 金剛搗碓旋臂右捋 左轉掤擠 提膝沖拳 震腳落拳第三勢 共二勢 兩儀生四象也摟膝拗歩象乾坤坎離四正之位五 白鵝亮翅提膝左掤 右腳右開 跟腳展臂六 摟膝拗歩左開歩按掌 旋臂分掌 右轉攔掌 摟膝推掌第四勢 共二勢 四象生八卦斜行象兌震巽艮四隅之位七 初收兩臂前掤 退步收手八 斜行拗歩提膝掤臂 左腳斜上 右腳跟進第五勢 共四勢 蓄精以至出精終于復歸太極原象九 再收兩臂前掤 收腳后捋十 前蹚拗歩上歩插掌 右腳跟進 上歩握拳十一 演手肱捶旋臂掤引 攔掌收拳 弓歩打捶十二 金剛搗碓兩臂掤擠 提膝沖拳第二段 為第六至八勢第六勢 共六勢 倒身法背身法屈身法退行法皆勢中變格十三 庇身捶兩臂側分 提膝合抱 右腳右開 右肩挑靠 轉體滾肘 叉腰合肘 右肘按壓 右下打捶十四 背折靠右臂右引 右肩后靠十五 肘底看拳左轉掤臂 上歩右捋 肘底看拳十六至二四與后面四九至五七完全重復十六 倒巻肱退步撐拳 左肱倒巻 退歩右按 右肱倒巻 退歩左按十七 白鵝亮翅收腳左捋 右腳斜開 跟腳展臂十八 摟膝拗歩 同六第七勢 共四勢 倒轉身法以歸平垣身法十九 閃通背上歩掤臂 插掌翻臀 蓋歩前掤 翻身大捋 上歩攔掌二十 演手肱捶 同十一二一 攬擦衣左轉收腳 右腳右開 弓歩右掤二二 單鞭右掌左捋 手足右合 左腳左開 弓歩左掤第八勢 共十三勢 橫行法足法伏身法飛身法合身法手足齊用法轉身法偷歩法護頭護心護膝法為十三小勢為交手法二三 云手右手左捋 跟歩右運 左腳右收 開歩左運二四 高探馬退歩右捋 提膝翻掌 虛歩探掌二五 右擦腳提膝掤臂 分手右踢 左腳右插二六 左擦腳右轉合手 提膝掤臂 分手左踢二七 中單鞭左轉曲肘 分手橫蹬二八 擊地捶左腳前落 右腳上歩 左腳上歩 右捶下擊二九 二起腳左腳上起 右腳跳踢三十 獸頭勢落腳合手 上歩摟膝 虛歩掤臂三一 踢一腳左轉提膝 分手踢腳三二 蹬一跟右轉落腳 轉臂提膝 分手蹬腳三三 演手肱捶右轉落腳 上歩攔掌 弓歩打捶三四 小擒拿蓋歩左掤 上歩推掌三五 抱頭推山右轉掤臂 提膝抱頭 弓歩雙推掌三六 單鞭手足右合 左腳左開 弓歩左掤第三段 為第九至十三勢第九勢 共七勢 前后相顧手法與眼法分披身法速進歩法右轉身法平踨身法氣歸丹田平心靜氣法亦為交手法三七 前昭左手上領 弓歩左掤三八 后昭右轉扣腳 弓歩右掤三九 野馬分鬃提膝穿掌 弓歩左掤 提膝穿掌 弓歩右掤 提膝穿掌 弓歩左掤四十 單鞭上歩右合 左腳左開 弓歩左掤四一 玉女穿梭旋臂左引 躍身震腳 上歩穿掌 跳歩推掌 右腿叉歩 轉身掤臂四二 攬擦衣轉臂收腳 右腳右開 弓歩右掤四三 單鞭手足右合 左腳左開 弓歩左掤第十勢 共十二勢橫腳打法低身法高身法用膝法及重出七勢四四 云手 同二三四五 擺腳左轉云手 右轉捋引 弓腿頂肘四六 跌岔收腳合手 跌岔蹬腳四七 金雞獨立弓腿左掤 提膝右托四八 朝天蹬落腳收手 提膝左托四九至五七與前面十六至二四完全重復四九 倒巻肱右肱倒巻 退歩左按 左肱倒巻 退歩右按五十 白鵝亮翅收腳左捋 右腳斜開 跟腳展臂五一 摟膝拗歩 同六五二 閃通背上歩掤臂 插掌翻臀 蓋歩前掤 翻身大捋 上歩攔掌五三 演手肱捶 同十一五四 攬擦衣左轉收腳 右腳右開 弓歩右掤五五 單鞭右掌左捋 手足右合 左腳左開 弓歩左掤第十一勢 共六勢 十字靠制命法跳躍進身法縱法五六 云手右手左捋 跟歩右運 左腳右收 開歩左運五七 高探馬退歩右捋 提膝翻掌 虛歩探掌五八 十字腳兩臂左引 提膝收掌 開歩推掌 分手擺腳五九 指襠捶和青龍出水右轉落腳 開歩攔掌 右捶指襠 提膝舉拳 跳歩按掌六十 單鞭左轉勾手 左腳左開 弓歩左掤第十二勢 共三勢 坐地身法前進上歩法上下相顧身法六一 鋪地錦和上歩七星左臂左引 仆腿下捋 弓腿穿掌 提膝掤臂 旋臂落腳六二 下歩跨虎退歩摟掌 提膝旋臂 虛歩撐臂六三 擺腳上歩掤引 轉身右捋 右腳外擺第十三勢 共二勢 倒轉身法上掤下打法護臉護心法 共十三勢以文象起以武象終六四 當頭炮屈膝擺掌 落腳右捋 弓歩沖拳收勢兩臂右引 提膝沖拳 震腳落拳 開歩正立
1、只有堅持練拳,才能提高基本功
外國人稱中華武術為“功夫”,太極拳也毫不例外的是一種“功夫”。要學好太極拳,就必須練就深厚的武術基本功。常言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也就是指有沒有功夫,基本功是否扎實。
陳立清老師曾說:“陳氏太極拳是內外兼修、修養兼備的武術。——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為目的。為達這一目標,就須進行基本功的訓練。”陳老師在書中提到四種基本功法,即站立功、抱球功、纏絲功和下肢功,這些功法亦可單獨練習。
但筆者認為,長期反復練習太極拳架套路,也是加強基本功訓練必不可少的途徑。
陳照奎前輩曾說:“武術本身就是吃苦流汗的事兒——必須付出相當的精力和時間,有一定的艱苦性。”他還說“功夫功夫,就是要下苦功夫。沒有苦功夫,拳I也是空的。”縱觀古今太極拳前輩及大師,都是經過刻苦、長期的練拳歷程后,才成名成家的。
據說陳正雷大師年少時,僅“倒卷肱”一式每次要倒練二里半地;陳小旺大師年輕時每天練拳三十多遍,王西安大師年輕時半夜在樹林里練拳常常能將鞋里倒出水來。正因為這些大師能夠堅持勤學苦練,才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
2、只有堅持刻苦練習,才能純熟拳架套路
太極拳套路學會容易,但要打好、打熟練卻不容易。要姿勢正確規范,動作優雅美觀,形體舒展大方,架式中正安舒,內氣充盈飽滿就更難。如陳式太極拳小架一路,全套78式,每式細分又有3~8個動作,總共300多個動作。
要掌握每個動作的走向、力點、纏絲勁,使每個動作做到位,就要在明師指導下持久、反復地練習。
3、只有堅持練拳,才能使手、眼、身法、步協調一致,打出神韻、打出風格、打出極致
要學好太極拳,就要使手、眼、身法、步各自先要合乎規矩。如手何時為掌?是舒掌還是瓦棱掌?何時為拳?是虛拳還是實拳、立拳、平拳?目光隨什么走?這些都有嚴格的要求。身法的中正與前傾、后仰、側斜、翻轉等皆有法度。
步伐的前進、后退及腿法的弓步、馬步、仆步、歇步等皆有講究。由各自合乎規矩再到相互協調。
4、只有堅持練拳,才能提高整體功力
太極拳有“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百骸相隨”的說法,它是一個整體,我們不能把它割裂開來理解和練習。陳正雷老師提出“練本不練標,練身不練招”,就是要求進行全面鍛煉,以增強整體功力。
拳論曰:“勁發之于根,旋轉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由腿到腰,總須完整一氣。”陳長興在《太極拳十大要論》中說:“夫太極拳者,千變萬化,無往非勁,勢雖不侔,而勁歸于一。
夫所謂一者,自頂至足,內有臟腑筋骨,外有肌膚皮肉,四肢百骸,相連而為一者也。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后相需,所謂一以貫之者。”
要達到如此整勁功夫,沒有千錘百煉,實難達到。
練拳是核心
1、只有反復練拳,才能掌握太極拳的技擊含義
太極拳是武術,武術的靈魂是技擊。太極拳每招每式、每個動作,都包含著防身和技擊的內涵,都具有引進落空、化打結合的防御和技擊技巧。
太極拳有“上打咽喉下打陰,中間兩肋并當心,下部兩臁合兩膝,腦后一掌要真魂”(陳鑫)和“遠打三步開外,近打只在寸間”的說法,因此,只有長期不懈的練習,才能掌握這些技擊精華。
2、只有反復練拳,才能練出內勁
太極拳屬內家拳,要求丹田內轉,腰脊抽換。講究內不動,外不發,蓄而后發。只有堅持長期的、不斷的反復演練,才能達到上下貫通、協調均衡、內勁充實、內外相合的境地,才能練出“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的內家功夫。
3、只有反復練拳,才能達到周身放松,螺旋纏繞,疏經通絡,氣血流暢的效果
練太極拳不但要求形體相互配合,而且要求注意呼吸和在意識引導下的內氣運行。正如《拳論》所說:“以心行氣,務沉著。以氣運身,務順遂。”
練拳是重點
1、只有練好拳,才能給進一步悟拳創造有利條件
只有打好了拳,才能想到哪些地方打得好?哪些地方打得不好?哪些動作需要剛發?哪些動作需要柔引?身體有什么感受?感受如何?才能進一步理解和體悟。如果不練拳,一切都是空的,更談不上悟拳了。
2、只有練好拳,才能使拳理拳法得到進一步提高
拳理和拳藝是相通的,要明白拳理,必須具備高超的拳藝。而高超的拳藝,則來自于千萬次的反復錘煉。
3、只有練好拳,才能更好地繼承和傳播太極拳
太極拳博大精深,理精法密,要繼承和傳播太極拳,必須掌握其精粹并擁有嫻熟的技巧。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山人運動祝拳友身體康健,運動暢快!
[轉]如何學好陳式小架太極拳_ …… 》 如何學好陳式小架太極拳,首選學好起式,我們的大師學了3個月,我們的老師學了8個月,才學好.難在它是用樁功去打,在行拳過程中,保持身體動態平衡.找到中軸.提起精神,注意意領,因為初學者的骨節閉合,支撐不了自己的身體,頭...
陳式小架是正宗陳式太極拳嗎?_ …… 》 也可以說是 陳式小架也是從陳家流傳出來...不過我個人還是認為大架是太極拳的精髓...
陳式小架太極拳的學習要領是什么? …… 》 第一特點:大腦 支配下的意氣運動第二特點:身肢放長的彈性運動第三特點:順逆 纏絲的螺旋運動第四特點:立身中正、上下相隨的虛實運動第五特點:腰脊 帶頭、內外相合的節節貫串運動第六特點:相連不斷、滔滔不絕的一氣呵成運動第七特 點:從柔到剛、從剛到柔的剛柔相濟運動第八特點:從慢到快、從快到慢的快慢相間運動理解這八個特點,估計夠用了,人民體育出版社編圖書出版社《太極拳全書》值得一看.
怎么樣學好陳式太極拳 …… 》 我個人認為,首先要有位明師教你,你才能練會太極拳.其次,做好練拳之前的熱身運動(活動);之后練太極拳的基本功;然后練拳(拳架),動作正確、規范,在太極拳的十大要領(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松腰、分虛實、沉肩墜肘、用意不...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技巧_ …… 》 二、陳氏太極拳“小架”的特點 “腳踏忌八、丁,切記合足尖;內腳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領先;以腳跟轉換,步大一腿長,步小一豎腳”.基于開胯圓襠的需要,要求兩腳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腳、丁字腳(造成兩胯根不成窩狀,襠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襠即尖襠,不能實現圓襠);從胯向下內纏(逆纏),落在腳掌內側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貪,伸縮自如,大步不超過一腿長,小步不小于一豎腳.“寧進不退,下在上先”.重心寧進不退;轉換下在上先. 整圓多、弧線少.整圓是為了勁路的完整,減少不必要地重復蓄勁,實現化、打連貫,出擊迅速.以上為陳氏太極拳小架的技術特點,各式太極拳相同的要求本文不再贅述.
怎樣學習陳氏太極拳 …… 》 1、能者就是師傅,培訓班對初學還是很有用的,跟同學的交流機會也多;等你有了基礎再考慮另行尋找名師;2、別太快轉去學二路的炮錘,雖然看起來比較爽和威風些.樓上建議從老架一路入手很合理,起碼認真打1年才會有較好體會;3、練習中注意找身體的細微感覺,把樁勢、動作學準(外面一般的老師不會給學生親自調樁和喂樁了,有的連老師都不懂怎么調樁.所以得靠自己盡量打好基礎),體會放松、纏絲勁的勁路
怎樣練好太極拳——楊振鐸(轉) …… 》 (一)對頭部要求虛領頂勁,虛是空的,領是向上引的意思,頂是往上頂,勁就是有力量.總的含意是要求頭顱正直,頭上是虛的起來頭正頸也就直了.頸直,站著顯得很精神,不這樣就提不起精神.如果兩眼閉著,塌蒙眼也不行,講究精氣神...
如何練陳氏小架太極拳_ …… 》 找練小架的師父唄,反正自己練是不行的.你看太極那轉來轉去舒舒服服的,其實都是有嚴格規矩的,自己瞎轉會轉出毛病的.最基本的樁功需要老師在邊上給你邊摸邊調,光說是說不明白的,必須得讓你切身感受到正確的要領才行.學小架,可以關注下陳伯祥這一脈.
請問怎樣入手學習陳氏太極拳?_ …… 》 很多地方都有陳氏太極拳的愛好者,向他們學習,請他們推薦老師,從纏絲勁、18式開始,然后老架一路、新架一路等等,堅持練習,入門足夠了,健身足夠了.至于成為高手就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有道是太極十年不出門,至少有個名師指點,還要勤奮加天分了.
學陳式太極小架必須先練老架路嗎?_ …… 》 要求不一樣,建議要學小架直接學,小架要求嚴謹,如果先學大架以后動作定型之后很難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