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無論是50年代的父輩們,或者是80后的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都希望尋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鐵飯碗。對于一位出名的畫家,黃秋園也曾經在銀行系統工作,不過由于不安于現狀的原因,黃秋園加入了畫家的行列。雖然在畫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不過黃秋園卻受到了他人的排擠,而無法進入美術家協會,也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因為黃秋園的畫技非常精湛,由他創作的山水畫,給人一種氣勢恢宏的感覺,因而受到了國畫大師李可染的青睞,聲稱他是全能才子。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在國內畫壇上,幾乎無人感受到黃秋園的魅力,不免讓李可染扼腕嘆息,真是埋沒了人才。在很多人看來,雖然黃秋園的經歷,并沒有像梵高那樣曲折離奇,不過在自己的一生當中,黃秋園一身的才華卻不被人理解,不免讓人感到些許遺憾。直到黃秋園去世之后,由他創作的繪畫作品,才在藝術界大放異彩,與偉大的畫家梵高如出一轍。
在1980年的時候,在北京舉辦了黃秋園的繪畫展,引起了上萬人的圍觀,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稱道的事情。在這次展覽會當中,無論是黃秋園創作的山水畫,或者是花鳥魚蟲畫,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尤其是黃秋園子的詩文,點綴在繪畫當中,給人一種非常別致的韻律美。在黃秋園的繪畫作品當中,大家也看到了非常微妙的界畫藝術,而這門獨特的藝術,流傳至今已經上千年了,已經到了幾盡失傳的境地。因為這樣的繪畫技藝,對畫家的要求近乎苛刻,因而一般的繪畫家很難接受。由此也可以看出,黃秋園的繪畫技藝是非常精湛的。在黃秋園眾多的繪畫作品當中,由他創作的《秋山問道》和《秋山晚翠》,最值得大家津津樂道。因為在這兩幅作品當中,黃秋園利用非常有限的紙張,將綿延千里的巍峨大山展現在了大家的面前,即使是其中的廟宇,也都被淋淋盡致的表現了出來,實在太讓人嘆為觀止了。在大家的印象當中,黃秋園創作的繪畫作品,一方面工筆細膩,極具匠心,另一方面也憑借自己完美的布局,將山水之間盡顯大氣,讓人看上去非常自然而又親切。擁有如此技藝的黃秋園,卻在自己的一生當中郁郁不得志,讓熟悉他的畫家感到非常心疼。正如在影視界呈現的那樣,黃秋園在繪畫界,也同樣遭到了同行的排擠,因而在他的一生當中,從未進入美術家協會,也成為了黃秋園一生當中的痛。黃秋園遭遇的困境,在各行各業都普遍存在著,因而也希望大家能夠放棄心中的芥蒂,讓行業健康發展,給大家帶來精彩的作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