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風濕病,要不要忌口呢?這個是許多患者特別關心和重視的,而且正確的飲食對于病情的康復也十分關鍵。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常見的幾種風濕病的飲食禁忌。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在飲食方面要注意營養均衡,不要太過忌口和偏食。飲食要定時適量,不可暴飲暴食,保持體重在正常范圍內。- 以清淡為主,盡量避免油膩,少食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
- 少飲酒和咖啡、茶等飲料,不要吸煙,也盡量避免被動吸煙;
-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類和堅果等食品,也可以嘗試采用“地中海飲食法”,包括充足的ω-3 脂肪酸、水果、蔬菜、全麥類谷物、橄欖油。
關于紅斑狼瘡的飲食,實際上沒有明確的規定,但一些食物要注意。總體原則應是低脂、低鹽、低糖、多吃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鈣的食物。- 長期服用激素治療的,要限制飲食中的鹽分、糖分和脂肪,要注意補充富含鈣的食物,比如深綠葉的蔬菜(菠菜、西蘭花和綠甘草)、牛奶、奶酪、酸奶或鈣以及維生素D補充劑。。
- 如果存在液體潴留(如肢體水腫、腹水和胸水等)的問題,則應減少食用的鹽和含鈉食物的分量,特別是應避免加工食品(如咸菜、薯片和腌制品等);
- 出現蛋白尿,需補充優質蛋白,如牛奶、雞蛋、瘦肉等。但食入量要適當,否則會增加腎臟負擔,若已有腎功能衰竭的,則要低蛋白飲食;
- 容易引起光敏感的食物,如香菇、芹菜、苜蓿、紫云英、香菜、菠菜等不宜食用,如食用后,應避免陽光照射。
- 辣椒、蔥、姜、蒜、胡椒、羊肉、驢肉、狗肉等熱性食物盡量少吃;
- 注意避免使用含雌激素食品(和藥品),如紫河車(胎盤)、臍帶、蜂王漿、蛤蟆油、某些女性避孕藥等。
總之,狼瘡的飲食比較復雜,由于個體的差異,每個人引起過敏和誘發加重病情的食物也是不同的,狼瘡患者應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并及時與醫生探討,總結出適合自己特點的忌口才是最合理的。- 飲食應偏于甘涼滋潤,多吃滋陰清熱生津的食物,如絲瓜、芹菜、紅梗菜、黃花菜、枸杞頭、芹菜、淡菜等清涼食物。水果如西瓜、甜橙、鮮梨、鮮藕等,也可甘寒生津。
- 口舌干燥者可以常含話梅、藏青果等,或常飲酸梅汁、檸檬汁等生津解渴飲料。
- 少食或不食辛辣、香燥、溫熱之品,如酒、茶、咖啡、羊肉、狗肉、鹿肉,以及生姜、生蔥、生蒜、辣椒、胡椒、花椒、韭菜、香椿、茴香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 忌食各類油炸煎烤、助熱上火的食物,以防加重干燥癥狀,盡量做到戒煙限酒。
干燥綜合征患者正確對待飲食宜忌的同時,亦不可忌口太嚴,于病情不利。總之,食物要新鮮,葷素搭配,少食多餐,飲食以適合口味為宜,并保證充足的營養。抗炎飲食、低淀粉飲食、戒煙戒酒、適當補維生素等飲食法則。已證實抗炎飲食可幫助減輕炎癥,并延緩疾病的復發。其中,地中海飲食可作為首選,其首要特點就是攝入足量的水果、蔬菜和全麥谷物,飲食中也會包含豆類食品、堅果、脫脂牛奶、橄欖油和一些魚類,以及少量的紅肉、鹽和糖。已有文獻報道,腸道菌群中的克雷伯菌可能是強直性脊柱炎的觸發因素,而腸道菌群的生長依賴于每日淀粉的攝入量,因此減少淀粉攝入量(如面包、土豆、蛋糕、面食等)對強直患者的治療大有益處。戒煙戒酒不僅有助于強直的治療,也能規避因飲酒、吸煙所帶來的其他風險(如肝毒性、消化道出血、炎癥指標升高等).維生素A、維生素D缺乏可損害骨骼,強直患者可適當補充。維生素A多存在于魚肝油、動物內臟和綠色蔬菜中。維生素D來源于充足的光照、魚肝油、蛋黃、牛奶等。此外,因腸胃道及泌尿道的感染常誘發強直,故還要多注意飲食衛生,多喝水,避免憋尿和便秘。堿性食物有利于尿酸的排泄,推薦每日蔬菜攝入量達500g以上,如紅蘿卜,黃瓜,青菜,白菜,西紅柿。辛辣刺激調味品能興奮植物神經,誘導痛風急性發作,應以清淡溫和的飲食為主。過量食用高嘌呤的食物會導致嘌呤代謝紊亂,大量尿酸排泄不出去,形成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腎臟導致關節腫痛,腎功能減退等嚴重后果,如內臟、海鮮等。無論何種階段患者都應多飲白開水,少喝肉湯,魚湯,雞湯,火鍋湯等,湯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飲后不僅不能稀釋尿酸,反而導致尿酸升高。痛風患者要根據自己病情的不同和血尿酸水平的高低,分期合理地選擇飲食,既要滿足機體的營養需要,也要注意避免誘發痛風。
除了痛風與飲食關系密切,其他的總體還是講究營養均衡、多樣化且適量,不宜太忌也不宜不忌,具體的要根據自身的病情和用藥情況來定。參考文獻:
[1]崔華東.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健康飲食建議[J]. 保健與生活, 2021(22):2.
[2]王平. 紅斑狼瘡的飲食調理[J]. 食品與健康, 2012.
[3]司鵬麗, 付慧清. 淺談干燥綜合癥中醫飲食保健護理[C]// 2014年河南省中醫,中西醫結合護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014.
[4]張勝利, 黃烽. 強直性脊柱炎的補充治療:抗炎飲食 [J] . 中華內科雜志,2014,53( 11 ): 844-846.
[5]徐婧. 痛風飲食的秘訣(北京大學國際醫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