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廚房用品,不銹鋼產品便于清洗,價格又不貴,而且不易生銹、儲存方便,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器皿工具。
但近年來,隨著不銹鋼餐具的需求量增大,一些劣質產品也出現在市場上。
劣質不銹鋼餐具對身體有什么危害?如何鑒別挑選優質不銹鋼產品呢?
1
不銹鋼,也叫不銹耐酸鋼。顧名思義,它既不會像普通鋼一樣生銹,也能耐得住酸堿鹽等化學介質腐蝕。
不銹鋼材 來源丨搜狗百科
不銹鋼主要由鐵、鉻、鎳組成,還有少量的碳和其它微量元素。
不銹鋼“不銹”和“耐腐蝕”的秘訣在于其含有一定量的鉻。鉻與其他元素一起在不銹鋼的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內部材料與空氣的接觸。這層膜特別薄,透過它可以看到鋼表面的光澤,所以不銹鋼看上去總是很亮。
有趣的是,即使不銹鋼的表面遭到破壞,裸露部分會和空氣中的氧反應,進行自我修復,重新形成'富鉻鈍化膜'。這就是不銹鋼餐具不易生銹且耐酸堿的秘密。
來源丨愛裝網
不銹鋼按材料組織結構分為三類:奧氏體不銹鋼、鐵素體不銹鋼和馬氏體不銹鋼。三種不銹鋼因鉻和鎳含量不同,所以耐腐性大小和應用類別也不相同。
我們熟悉的304不銹鋼就屬于奧氏體不銹鋼,也叫18-8鋼,意思是含鉻量18%、鎳8%,多用作普通廚房餐具;常見的奧氏體不銹鋼還有316不銹鋼,它的含鎳量比304更高,碳含量更少,耐腐蝕性也更高,添加了鉬元素,當然成本也更高,主要應用于食品工業、外科手術器材等。
來源丨知乎
所以,不銹鋼雖好,但也不是隨便找來塊不銹鋼都能用來制作餐具炊具。
我國對于與食物直接接觸的食品級不銹鋼有著嚴格的規定,只有符合國家強制標準GB4806.9-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金屬材料及制品》的不銹鋼才能被稱為食品級不銹鋼,該標準對不銹鋼產品中的砷、鎘、鉛、鉻、鎳五種重金屬的在特定測量方法下的遷移量上限做出了限制。
來源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金屬材料及制品》
劣質不銹鋼容易析出超量的重金屬元素,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危害極大。
例如,過量的鎳會對人體皮膚造成損傷并且會引發呼吸系統病變,出現水腫、出血的現象,更有引起癌癥的風險;鉻在人體的蓄積也會導致腹瀉和腹部不適,引起人體過敏性皮炎或濕疹;鉛中毒會對身體內的很多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因此,面對市場上品種琳瑯滿目、質量良莠不齊的不銹鋼餐具,擁有一雙“火眼金睛”很重要。
不銹鋼碗 來源丨某購物網站
2
>>>>查看外包裝是否標注材質和鋼號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不銹鋼制品》(GB9684-2011)規定:不銹鋼產品或最小銷售包裝上應標注不銹鋼類型,即不銹鋼種類和牌號。例如304或430等不銹鋼牌號。
建議不要選擇標有“優質不銹鋼”、“高級不銹鋼”等語義含糊不清的產品。
>>>>不要相信“用磁鐵檢驗真偽”的說法
有一種說法稱,304等奧氏體不銹鋼是無磁或弱磁性的,因此可以用磁鐵來檢驗真偽,可以被吸鐵石吸起來的則是劣質產品。其實,不銹鋼可能會因冶煉造成化學成分波動可能出現磁性,但這不能認為是冒牌或不合格。
>>>>看外面是否有瑕疵
選擇表面呈現啞光、光滑光潔、色調柔和且無缺陷的產品。
>>>>購買正規產品
地攤上的那些幾塊錢的東西質量難以保證,尤其是那些輕飄飄的不銹鋼產品。
3
在挑選好合適的不銹鋼產品后,也不可認為是萬事大吉了。即使是質量合格的不銹鋼產品,使用不當的話也是有可能造成產品壽命縮短和重金屬離子析出等安全問題。在使用不銹鋼產品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不可存放醋、鹽等
不銹鋼餐具不可長時間盛放鹽、醬油、醋、菜湯等液體,也不宜盛放橘汁之類的酸性果汁,因為這些食品中的電解質可能與餐具中的金屬元素發生反應,破壞鈍化膜,易溶出有害金屬。
>>>>不可熬制中藥
中藥含有多種生物堿、有機酸等成分,加熱時可能與餐具中的金屬元素發生化學反應,使藥物失效,甚至生成有毒物質。
>>>>不要用強堿性洗滌劑清洗
例如小蘇打、漂白粉、次氯酸鈉等,這些強電解質會與金屬元素發生“電化學反應”,溶出有害元素。
>>>>避免空燒
空燒會造成炊具表面鍍鉻層的老化、脫落,使其使用壽命縮短。
俗話說病從口入,我們對待每天都要接觸的不銹鋼炊具和餐具時要格外上心,擦亮眼睛,避免上當。在平時使用時也不能過于隨意,保護好這些不銹鋼廚具,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的健康。
點擊圖片查看:火遍全網的“安瓶”是智商稅嗎?為什么像護士注射用的小玻璃瓶?
點擊圖片查看:貼上就能信號滿格?“手機信號增強貼”是黑科技還是“黑”買家?
點擊圖片查看:兩個掏鴿子窩的工程師,竟誤打誤撞得了諾獎!|小球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