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安徽無為縣,后遷居湖北襄陽,長期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初師當時某位秀才,后師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又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代四大書法家。
《舞鶴賦》文章的原作者鮑照:是五代時期文學家,他的作品激蕩, 動人心弦?!段楮Q賦》是其佳作傳世,是自古至今描述仙鶴的最好文章?!段楮Q賦》,該作品是米芾寫給皇帝趙佶的。原藏宋皇室,后又藏于元皇宮,元文宗任命著名書畫家柯九思為‘奎章閣’鑒書學博士,以鑒定書畫??略u《舞鶴賦》為“空前絕后”。
《舞鶴賦》是米芾在56歲時藝術巔峰之作,是失傳于世的珍品;國內有關米芾研究的專家做過調查,無任何人知道《舞鶴賦》;該作品的發現,不亞于在中國挖掘出地下文物一樣震驚中外;是中國書法界的一件大事,將重新改寫米芾的藝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