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原圖
其實學生所面對的不良誘惑也無外乎三點:網吧,戀愛,校園暴力。可以說,我們面對的“敵人”是非常明顯的。然而,多年來學校家長多方努力,打擊不斷,可這些現象為什么屢禁不止,反倒日益嚴重呢?這就在于,面對誘惑,抵制是無效的,選擇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面對誘惑,我們應做的不是如何抵制,而是如何選擇。
當前,在學校生活現狀中,存在一個很嚴峻也很明顯的現象:學生受到很多不良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學業受阻,升學困難,原因并不全在智力和知識上,更大程度上是他們深陷于各種誘惑之中,無法脫身。
所以,教育學生如何面對誘惑,迫在眉睫。
談及誘惑,我認為,誘惑其實就是一種選擇,拋開感情色彩來講,那就是一種追求。譬如:商人的利益,儒者的功名,軍人的肩章,比丘們心中的佛,青年男女的愛情,執政者的權利,甚至是小孩子的一塊糖,等等,這些都是誘惑。社會是紛繁復雜的,而這種復雜漸漸地沾染到了校園里的學生身上,當誘惑來臨,學生們兵荒馬亂。有的如臨大敵,惟恐避之不及;有的通過各種途徑自救;有的則深深陷入而不得自拔……
面對誘惑,我們應做的不是如何抵制,而是如何選擇。而這個“選擇”所遵循的標準不是法律,不是道德,而是個人的價值觀,是價值取向。所以不同的人面對同一種誘惑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當人們面對誘惑,即便這個誘惑是不合法的,是違背道德的,但只要突破了當事者的價值防線,為自己找一個借口或理由,他也一樣會做出錯誤的選擇。面對那些不良誘惑,困惑的不僅是學生,也包括成年人,甚至是身居高位,家產萬貫的人。
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味的要求學生單方面的抵制那些不良誘惑,是幾乎不可能的。
其實學生所面對的不良誘惑也無外乎三點:網吧,戀愛,校園暴力。可以說,我們面對的“敵人”是非常明顯的。然而,多年來,學校、家長、社會等多方努力,打擊不斷,可這些現象為什么屢禁不止,反倒日益嚴重呢?這就在于,面對誘惑,抵制是無效的,選擇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從誘惑的普遍性上講,對學生而言,網吧、戀愛、暴力是誘惑,但是書籍、各種體育活動、各種文藝活動,包括學習的知識等等一樣是誘惑。所以學校和家長要做的不僅是管制,更重要的是引導。
在過去的教育措施里,學校應對孩子們沉迷網絡的措施主要是要求在學校方圓200 米以內禁止設立網吧,對犯了錯誤的學生批評、罰站、做檢查、停課、叫家長,更嚴重的直接開除。而家庭教育就更是“無為而治”了,家長口頭批評無果后置之不理是常事,教育方法也只有經濟制裁、家庭暴力,并沒有真正地去溝通,去引導孩子走上正途,錯失了教育孩子的機會。學校與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把學生放在了對立面,批評、打壓,不僅起不到任何作用,反倒是為叢驅雀、為淵驅魚,直接充當了學生犯錯的幫兇。
真正有效的方法還應是引導,應該利用其它健康積極的誘惑來把學生“奪”回來。比如說,在學校開通綠色網吧,組織一些課外活動、體育競賽等等。對犯了錯誤的學生多做思想工作,明晰利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家長可以與學生增加溝通和交流等等,這些才是有效的好方法,才能有效地把學生吸引到正確的道路上。要明白,學生的熱情如同洪流,光靠堵是不行的,也得疏通引導,引流入海。
更大意義上講,成功引導對學生來說,如同一場免疫,將來在面對更多的誘惑時,才不致迷失自我,誤入歧途。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