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打破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設更為客觀真實的教學情境,通過課內微小視頻的播放,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解決課文疑難、明確文章主旨、感受詩歌意境、培養寫作興趣等,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微課的概述
1.1 微課的概念。 微課是一種依托現代科技發展起來的新型教學方式,在日常教學中,微課主要以電子音像的形式存在。微課的制作一般要圍繞課堂教學內容展開,適當地有所拓展。微課與正常課堂相比較,教學時間較短,并且教學內容具有明顯的針對性,會針對某一難點或者某一專題進行細致的講解。
1.2 微課的特點。 把握微課的特點可以有效地促進微課在我國各級院校中的普及和應用。首先來說,微課具有先進性。微課得以存在的前提是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發展與完善,因此我們可以說微課與現代電子科技的發展密切相關,具有明顯的先進性。其次,微課具有針對性。每一節微課的時間都控制在了較短的范圍內,一節課僅對一個問題進行教學。例如,就比喻中的暗喻進行講解或者就化學中酒精燈的應用進行示范等。最后,微課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微課不僅可以在課上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同時在課下學生也可以利用微課進行預習和復習,是學生自學的有效途徑之一。
1.3 微課的特征。一是小而精,根據學習者的認識特點和學習規律來看,初中微課以10至20分鐘為宜;二是主題突出,圍繞一個知識點和技能點展開教學設計與實施;三是獨立而完整,圍繞獨立主題有完整的配套微資源;四是示范性強,一方面能達到課程教學目的,另一方面還能對同行教師和學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五是學習境高度仿真,幫助學生在高度仿真的學習環境下掌握1-2個學習任務。
2.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1 利用微課可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初中語文的教材內容十分豐富,涉所及的知識面也非常廣泛,而對于時下的初中生而言,教材中的一些內容與設計,與他們所擁有的生活閱歷還存在一定的距離,致使很多中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普遍存在著很多的疑難問題。而此時,微課的出現及運用,恰好彌補了教材設計和學生閱歷的不足,同時,也拉近了初中生與所學文本之間的距離,使得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形式向多樣化發展,在優化我們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提高了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看云識天氣》一文時,筆者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結合文本,試著分析并學習云的形狀,以及云的形態與天氣的關系。在接下來的學生介紹和解說中,為了讓學生對云的幾種形態有更直觀、形象的理解和認知,以及搞清楚什么樣的云會帶來什么樣的天氣,教師就可以借助于《看云識天氣》的微課視頻,向學生展示各種不同的云圖,結合學生對課文已有的淺表式理解,讓學生來看一看它們是什么云,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進行相關識圖。再配上同步的教師解說詞,將文本中的相關語句,融入其中,讓學生可以邊聽解說,邊欣賞云圖視頻,從而研究它們各自的特點。由于強化了對云圖的視覺感受,再經教
師的分析和解說等教學過程,使得學生終于體會到'看云識天氣'的真正奧秘,繼而領略到作者獨特的語言魅力,從而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2.2 利用微課可突破教材難點。例如,在講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教材中兩句描述環境的句子可否刪除、有何作用,是使學生感到困惑的。老師可以運用微課,找出文中描述大海的句子,之后配以色彩對比強烈的大海背景圖。一幅天高海闊,海水微碧;另外一幅天空晦暗,大海顯現出灰白的色調。學生在積極思索時,老師應第一時間運用微視頻,透過背景的比對,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解析,讓學生明白第一幅畫象征著大海的恬靜,暗示主人公的雀躍心情;而第二幅圖,透過大海的陰翳,表現了主人公失望、喪氣的情緒。兩種環境描寫體現了主人公的不同情緒。之后,應講述環境描述對人物的塑造作用。
微課的播放在上述實例中是由文及圖的,通過比對和解析,學生就能明白環境描寫并非可有可無,而是人物內心情緒的映襯。這樣,可以使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第一時間得到啟迪,從而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此同時,在潛移默化中突破了教材的重難點。
2.3 利用微課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應體現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自學是發揮學生智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只有課堂教學充分培養起學生自學的習慣,打好了自學的基礎,通過學生自身智力活動的內化,這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才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預習新知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根據微課中提供的閱讀材料了解文章的背景或是作者、主人公的資料信息,初步感知文章寫作的時間背景或作者寫作的心態;然后依據微課中的提出的預習要求去初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長難句,查閱詞典或是觀看微課獲知新詞語的意思;帶著微課中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歸納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了解課文的事情經過,劃分文章段落,感知課文的中心意思。
通過微課層層遞進的預習任務,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一步一步去解決學習問題,逐步地去感知課文中心思想,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分析與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微課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的意義
雖然素質教育在我國已經推進了很多年,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的教師還是以傳統的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在進行授課,這顯然已經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及新時代學生的認知需求。微課作為新時代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中的創新和補充教學方式,逐漸以其獨有的特點促進著教學改革。將微課應用與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利用教學視頻在輕松的氛圍中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習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在課堂中使用微課,還可以更好的實現互動性,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和探究,從而使學生學會自我學習,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監督,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微課以其優越的圖像、聲音、文字等特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給學生以更直觀的視覺形象,做到視聽并舉,從而使得我們的教學過程更具情境化和趣味性。在激活學生思維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加了課堂容量,提高了初中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
題的能力。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微課這一教學手段,讓學生從
內心感受到來自文本思想內涵的熏染,最終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