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農村土地確權開始進入最后的收尾階段,國家原計劃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但是現在已經有不少省份的農民拿到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農村宅基地和房屋《不動產權證書》,這三本證書的發放,表明國家在法律層面已經對您的房屋和土地進行保障。隨著農村土地確權進度的加快,2018年國家對農村宅基地也出臺了新政策,農村宅基地即將進入收費使用時代!
1、違背“一戶一宅”原則的農民要收費
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建房必須符合“一戶一宅”的原則,也就是說一戶人家只能申請一處宅基地用于建房。但是在這次土地確權中,卻發現農村存在很多一戶多宅的現象。國家的政策是,如果一戶多宅的農民愿意退出宅基地可獲得一定的經濟賠償,如果想繼續擁有宅基地的話必須要付費才可以繼續使用。
2、宅基地面積超標的農民要收費
在我國,各個地方的農村都對宅基地的標準面積做了規定,而且還存在一定的差異。以河北省舉例說明,當地農村宅基地標準面積是200平方米左右,而城市或近郊的面積是120平方米左右。當地規定對于超出標準面積的部分將實行收費使用,超出20平方米以下的不收費,超出20平方米以上就要開始收費了,具體標準如下:
0~220平方米的部分不收費;
220~270平方米的部分3元/平方米;
270~320平方米的部分6元/平方米;
320~370平方米的部分9元/平方米;
370~420平方米的部分12元/平方米;
420~470平方米的部分15元/平方米;
470~504平方米的部分18元/平方米。
小編粗略的計算了一下,以宅基地標準面積200平方米為例,如果你家的宅基地面積達到最高檔次504平方米,那么,每年你要向國家繳納大約近3000元的土地使用費用。
3、改變土地性質的農民要收費
我們都知道,以前國家對土地的管控力度還不是很大,所以就出現了一些農民私自將耕地、荒地改造成宅基地的現象。其實,這種行為屬于違法行為,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農民私自改變土地性質建房的,被有關部門發現后會強制進行拆除,實在不能拆除的需要繳費才能繼續使用。
當前,農村宅基地使用緊張,很多農二代、農三代結婚分戶后都沒有宅基地建房,只能到縣城去買房居住。采取對農村多余的宅基地進行收費,這樣會讓一些農民主動退出宅基地給無地的人,這樣對那些沒有宅基地或是符合申請宅基地條件的農民來說,這也是一種公平的體現。大家伙兒對宅基地超標收費是怎樣看待的呢?歡迎大家相互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