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去衡量一個國家富裕與否,最主要的數據指標是對比兩國之間的人均GDP。這個人均就意味除了石油資源所帶來的財富多少以外,作為分母的人口也是一個重要決定性因素。很顯然擁有 1.443億人口的俄羅斯和擁有8028萬人口伊朗要比用有3228萬人口的沙特而言在同等財政狀況下的壓力要大的多(2016世界銀行人口數據)。所以俄羅斯的人均GDP為10600美元每年,伊朗為5303美元每年,沙特為21120美元每年為高收入國家。
(哈梅內伊與普京)
工業體系建設,俄羅斯和伊朗將大量的社會財富并未投入到民生當中,而是投入到了工業體系的建設和維護上。經濟結構想對比與僅僅靠石油生產的沙特而言要浪費很多資金,但是經濟的可持續性要遠強于沙特,但是短期之內是不可能見效的。
經濟自由度,俄羅斯和伊朗經濟自由度低,社會財富和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且流通性不高,資源利用率不高。政府貪腐問題嚴重,好的經濟政策根本無法落實。這點對比于藏富于民的沙特而言差距還是很大的,盡管沙特君主轉制,但是市場開放,在民眾身上肯花錢。
(沙特民眾)
制裁因素,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于俄羅斯和伊朗的制裁嚴重的鉗制兩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石油貿易、資本、技術等受到限制,加之本身產業結構單一,國內市場又十分狹小,經濟狀況雪上加霜。作為美國的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的沙特而言就不存在這一問題。
政治因素,俄羅斯和伊朗都是有政治野心的國家,大量的資金并未用于社會經濟發展,而是投入到了無底洞一般的軍費開支上,并且積極進行影響力的擴張。在本身經濟狀況不好的情況下,這顯然不是明智之舉。沙特本身的也是地區大國,但是其地位是建立在本身有良好政治地緣環境和經濟實力之上的,軍費開支也很高,但是除了軍購以外,對于軍人本身的待遇也很好。
(制裁)
俄羅斯和伊朗經濟潛力還是很大的,但是問題關鍵在于政治因素束縛了其經濟經濟活力的激發條件。改變固有對外交往的觀念,融入到國際社會,對內就行經濟改革,打擊腐敗,發展民生才是走出當前經濟困境出路。
(石油設施)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歡迎大家批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