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愛情為何?如何堅守?愛情是個說不清的一種情感。生活經歷不同,個人思考維度不同,自然對愛情的詮釋也就不盡相同了。也許,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愛情本有的屬性已經漸漸變質。回歸原始,則只是一種理想罷了。文章理性重于感性,理在其中,情在其中。
一直以來,我不明白,愛情是世上最純摯最美好的感情,它不是一切東西可以相比的,而世人也大都歌謳愛情,對愛情充滿了向往;可是,為什么在現(xiàn)實中他們所謂的愛情卻那么脆弱,在他們內心顯得那么無足輕重,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糟蹋愛情割舍愛情的人,卻少見有為愛情犧牲利益抗爭到底的人。自古“多情總被無情惱”,問世間,癡情兒女有幾人?原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的愛情只是一種成人童話。
現(xiàn)實生活中愛情的演繹大抵讓人寒心:那么多人為了權勢事業(yè)甚至很小的利益就犧牲割舍愛情,而去攀附權貴貪戀財富;那么多人任意糟蹋作踐愛情,無視真情真義,反而去追逐刺激與快樂,成為性的奴隸;那么多人平常甜言蜜語,可一遇到災難風雨就驚慌失措,成為愛情陣地的逃兵,只想著明哲保身了;那么多人在到了一定年齡時,就受不了周圍的壓力,再不及等待愛情的降臨而匆促走入婚姻……
當我們自以為遇見一段真正愛情的時候,愛情卻突然露出猙獰的面目,向我們最純真最柔軟的心臟狠狠地插上一刀;當我們自以為捕住一段最美最真的愛情時,愛情卻倏忽從我們指間滑過了;當我們?yōu)閻矍榱x無反顧,與世俗的壓力抗爭時,卻發(fā)現(xiàn)對方已經膽怯退縮了;當我們?yōu)閻矍楦钌釥奚磺械臅r候,卻發(fā)現(xiàn)對方在一旁冷冷地凝睇,死死抱著自身的利益不放。
這是為什么?為什么一顆摯愛的心總不能遇見另一顆摯愛的心,為什么愛情在世人的眼里總不及利益和權勢誘人?為什么愛情總如風而來如風而去,激情過后便是分離?
后來,我漸漸明白了,那都不是愛情,真正的愛情,是生命難以承受之輕,它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所能承載的,對大部分人來說,愛情只能是一種理想,一種奢望。
說它是一種理想,它存在于每一個人的心中,哪怕是這世上最花心最淫亂的人。有一個花心大少,他的女人多得不計其數,用他自己的話說,少年時已經滿坑滿谷了,現(xiàn)在到底多少他已記不清了。然而他常常掛在嘴邊并引以為豪的仍然是那個對他激烈愛過且對他最好的那個女人。這說明在他心里也依然認識到愛情的美好,有著對愛情的留戀與向往。只是他那顆騷動浮躁空洞的心難有愛情的容身之處,只能一次次讓愛情擦肩而過。是啊,愛情,其實是需要人生的底蘊來承載的。
一顆涼薄冷漠的心,自然承載不起深厚溫暖的愛情;一顆平乏空洞的心,自然承載不起深邃豐滿的愛情;一顆驛動浮躁的心,自然承載不起深遠綿長的愛情;一顆尋歡作樂的心,自然承載不起深重堅毅的愛情;一顆卑微低賤的心,自然承載不了深刻偉大的愛情。
大部分世人說“愛”,其實只是在“索愛”,是要別人來愛他,而非自己去愛別人,大部分人的“愛”是一種占有,是一種貪欲,是一種意亂情迷,這樣的“愛”到底是極脆弱極有限的。
然而真正的愛情必然需要傾情付出,還要有無懼無畏的莫大勇氣,決心、恒心、愛心,一個都不能少,這不是一般人能談得起的,也不是一般人能給予得了的。所以世上注定就有那么多的癡男怨女,有那么多的負心人傷心人,那么多的仇恨與殺戮。
愛情是人力所不能控制與掌握的,人所能掌握的只能是對待這一切的態(tài)度,也就是對這一切的承受能力。所以對待愛情既需要有愛的能力,也需要有承載起愛的能力。而這能力則來自一顆堅強的心和一種大者的精神。它并不取決于這個人錢財多少,權勢多大。富有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懂愛的人,權勢遮天的人很可能是一個愛情的懦夫。而一個并不富有無權無勢的但信念執(zhí)著的人卻可能成為愛情的勇士。
周國平說,人應具備這樣兩種能力,一種是能承受不幸的能力,另一種是能給予幸福的能力。前者指心靈的強大,后者為心靈的豐滿。
一個大寫的人必然是一個心靈十分強大且人格豐滿的人。一個心靈強大的人,即使面對世俗的壓力,面對流言蜚語,即使磨難重重,即使天災人禍,他都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去面對去擔當。一個心靈豐滿的人又能將愛情經營得有滋有味,五光十色,給對方帶來無窮的快樂和情趣。
所以有了這兩種能力的人既能在愛情遭遇打擊時不致倒下,迷失自己,也能在遇見愛情時好好珍惜,帶給對方幸福。
然而這兩種能力卻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即使擁有也必然是經歷大磨難且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逐漸形成。所以人往往到老、到死的時候,當一切外在的鉛華褪盡后才會發(fā)現(xiàn)真情的可貴,然而已經無法回頭,徒留遺憾與悔恨。
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思想也不一樣,每個人的智慧也都不平衡。我們無權要求別人也有一樣的經歷和智慧,在年輕的時候大多數人并不具備上述這兩種能力。既然對方并不具備這兩種能力,你再怎么要求,再怎么努力也無法從對方身上得到真正的愛情。因為他承受不了,你的要求只會讓他望風而逃。我們所能做的只是讓自己逐漸培養(yǎng)起這兩種能力,從而不但能面對愛情的創(chuàng)傷,也能抓住愛情的機會并獲得幸福。
如果生活不曾讓我經歷那么多磨難,如果我不是一個經常思考并執(zhí)著于理想的人,我不會成為今天的我,或許早跟別人一樣,在各種壓力下嫁為人婦,走上普通家庭婦女的道路。但可惜到了我想結婚的年齡我的心已具備了這兩種能力,不會妥協(xié),不會將就了。即使社會壓力與阻力如排山倒海,我依然會無懼無畏,并堅定不移地朝著信仰的目的地走去。真正的愛情說到底也是一種信仰,沒有信仰的人容易變心,容易易志,是不可能堅持到底的。
做人是一個不斷提升境界的過程。眼淚只有在流盡之后才會化為笑容,脆弱的心也只有經歷過風風雨雨的洗練才會堅強。做人的境界也是人生砥礪的不斷積累,然后才能厚積薄發(fā),噴薄而出。
但一顆這樣的心遇見另一顆這樣的心是需要運氣的。我們大多沒有這樣的運氣。所以說,真正的愛情可遇不可求。但具備這兩種能力的人,又何必去苦苦尋覓,強求呢?我們自己給自己理想則可,盡力而為然后結果隨緣,既拿得起也放得下。沒有這兩種能力的人,既拿不起又放不下,結果擁有的時候不以為意不懂珍惜,放下時又黏黏乎乎猶豫不決。而有了愛情的信仰,為愛情本身而愛便是自己理想的實踐。即使對方負你而去,也無大損于你。真正損失的應該是對方。
如果想有個同行的人,又難以遇見一顆同樣“具有這兩種能力”的心,何妨抱一種愛情的信仰,對身邊的人多一分寬容,一分付出。既然對方“柔弱”,那就讓我來“堅強”吧,誰叫我比你更“大人”一些呢?那么就當你是一個貪婪的自私的淘氣的孩子,我來遷就你,疼愛你,包容你,照顧你吧。
如果不怕做一個獨行者,那么也就不必費心費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必去承歡于那顆平庸的心,他們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是不配得到這種愛情的。而且這樣對自己而言也是一種負累。一個靈魂豐滿心靈充實的人是不懼孤獨的,一個具備了這兩種能力的人還有什么可怕的呢?
一般來說,男人心中的愛情觀念比較模糊,往往將性欲、愛情、婚姻分而視之,并坐收齊人之福,將這三樣內容從不同的對象不同的途徑來獲取,而冠于這樣的思想觀念來逃脫內心與輿論的譴責,讓自己的私欲得到最大的滿足。而女人能容忍男人的三妻四妾拈花惹草,甚至犧牲尊嚴委曲求全,其實并非說明那女人具有承受真正愛情的能力,并非說明那女人很愛那個男人,因為那已經不能稱之為愛情。那只能說是弱者對強勢的一種妥協(xié),一種無奈的包容。因為愛情首先必然是建立在尊重別人且人格獨立的基礎上的,真正的愛情也必然是專一的忠貞的。
所以我們往往可以看到一般敢于走出失敗婚姻的女人大多是優(yōu)秀出色的,而委曲求全,忍氣吞聲地茍且于失敗婚姻的女人往往都是弱者。而獨身的女人也大多是才貌出眾品位不凡的女人。因為她們不需要依附婚姻仰仗男人鼻息而生存,不需要犧牲自己的尊嚴和人格,降低自己的生活品味與生命質量,她們有能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也有能力面對世俗的壓力,于是不妥協(xié)不將就!
別人往往會笑那些愛情勇士多么幼稚天真,其實勇士之為勇士,是不畏險阻不怕付出的,所以才敢于“幼稚天真”,做一個世人眼中的“傻子”,他們明知是弊多于利,明知付出不會得到同等的回報,明知道路何其曲折漫長,但還是不屈不撓,迎難而上,這需要莫大的勇氣與堅定的信念啊,非精神之“大”者不能為之!而那些俗人盡管嘴里不屑,內心深處卻不能不為之折服,因為他們明白自己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
人們也常常譏笑那些奮不顧身追求愛情的人太理想,其實嘴巴上說得多么漂亮的人不一定是理想主義者,多半是空想主義者。只有一個用實際行動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去實踐理想的人才是真正的理想者。而一個理想者必然是一個心靈十分頑強的精神上大寫的人,所以真正的理想者反而更能面對現(xiàn)實的困難與壓力,因為有理想有信念的支撐才能勇往直前,歷史上但凡有大成就的偉人往往都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而真正能成就愛情佳話的也往往是這類人。只是愛情是兩個人的事,一般需要雙方都具備這樣的條件才能成熟,這個概率就低多了,所以真正的愛情故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只是幾朵浪花,像嵇康的《廣陵散》,終只是人間絕響,千古一唱罷了。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盡最大的力量爭取最大可能的幸福罷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