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六氣”即運氣學說,是祖國傳統醫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其起源肇始于醫學典籍《黃帝內經》。有關運氣學說的論述在《內經》中所占篇幅幾近半數,專篇論述運氣有:“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 、“六微旨大論”、“氣候變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正紀大論”、“至真要大論”等七篇。其他如“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生氣通天論”、“金匱真言論”、“陰陽應象大論”、“六節藏象論”、“寶命全形論”、“刺法論”、“本病論”、“歲露篇”等,都對運氣學說有一定涉及。
“五運”,闡述的就是五行之氣運行的規律,其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學說。古人將萬事萬物歸于五行,五行不僅能歸類代表有明顯區別的事物,如東、西、南、北、中等;還能歸類代表相似連續性的概念,例如:時間和時間階段。
古人認為時間階段也是依據五行相生的關系遞進的,連續的年份如此,一整年中的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也是如此,這就是五運研究的內容。
“六氣”的理論基礎也是陰陽五行學說,是將一個整年分為六個時間階段,進而研究每一個階段的正常氣候和異常氣候的變化規律。因此,運氣學說是根據時序結合陰陽五行的理論,來推算每年或每季的氣候,并根據這些氣候變化的規律來預測人體的多發病和發病情況,從而指導診斷和治療。
運氣學說的運用首先涉及到的重要知識就是干支理論。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干支相合,故名甲子。它是古人標志年、月、日、時的代表符號,又是標志五運六氣的代表符號。古人最早用干來記日,每天的計算以日出日沒為準,日出沒一次就是一天,所以“干”又叫做“天干”。《皇極經世》曰:“十干,天也”。天干名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從十干的次序和命名來看,它代表天日演進的次第以及萬物生長發育的過程:天干包含著萬物由發生而少壯,而繁盛、而衰老、而死亡、而更始的含義在內。反應一切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壯、由壯到老的發展規律。天干分陰陽。十天干按奇數和偶數分為陰干和陽干,甲丙戊庚壬等于1、3、5、7、9是奇數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等于2、4、6、8、10是偶數為陰干。陽干為太過,陰干為不及,是五運六氣有余與不足的標志。天干分五行。正東方甲乙木,正西方庚辛金、正南方丙丁火、正北方壬癸水、正中央戊已土。天干化五運。天干化五運,是古人觀天象,見天有五色之氣,下臨天 干所屬的五方而定的,是陰陽配合而產生的。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丁壬化木,丙辛化水,戊癸化火。這是研究運氣學說必須牢記的公式:“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水丙辛,戊庚化火五客運,五運陰陽仔細分”天干分配臟腑。十天干又可作為五臟六腑的代表符號,說明人與自然之間整體關系以及五運與五臟六腑的關系。口訣:甲干乙膽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稱十二支。支,有分支之意,古人最早以記月,月亮盈虧一次為一月,十二支分別建立在十二個月之中,又叫“月建”。因為日為陽、月為陰、天為陽、地為陰,故稱地支。十二支又叫十二辰,晝夜之間共有十二時辰,即由子時到亥時。從十二支的次序和命名來看,它與十干具有相似的意義,同樣反映了天時、物候的變化,但更主要的是反映常年氣候的運動規律。地支分陰陽。十二地支陰陽屬性,按奇偶數分屬陰陽。子寅辰午申戊等于1、3、5、7、9、11為奇數是陽支,表示太過。丑卯巳未酉亥等于2、4、6、8、10、12為偶數是陰支,表示不及。地支分五行。地支分五行是按東南中西北五方分屬,東方寅卯木,南方巳午火,中央丑辰未戊土,西方申酉金,北方子亥水。地支化六氣。地支化六氣是推演客氣的基本方法,需要熟記之。口訣:子午少陰化君火,卯酉陽明化燥金,辰戊太陽化寒水,巳亥風水化厥陰,寅申少陽化相火,丑未太陰濕土分。人體經氣流注次序:肝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腎酉心包戊,亥焦子膽丑肝通。天干與地支配合起來,便叫甲子。甲子標志著每年的五運與六氣的氣候變化。《素問·六微旨大論》曰:“天氣始于甲,地氣始于子,子甲相合,名曰歲立,謹候其氣,氣可與期”。意思是推算天氣的有十干,而十干的次第以甲字為始;推算地氣的有十二支,而十二支的次第以子字為始。從干支的頭一個字甲子開始,依次配合一直到天干的癸和地支的亥相合,正好是六十年。甲子次第建立后,推算運氣的方法隨之建立,這樣就可以用定候氣了。天干與地支的相合,一是用來記年,一是用來推演六十年中的氣候變化。天干六周,地支五備,是謂“五六相合”,這就是干支構成甲子的基本要義。古代就是以甲子來記年、記月、記日,來推算四時節氣。運氣學說,就是以記年的甲子作為演繹的工具推算運和氣的盛衰,測知氣候的變化。甲子中的天干,主管五運的盛衰,甲子中的地支,主管六氣的變化,因此,各年氣候的太過和不及,都可通過推演運算了解到一般情況,這就是干支甲子的意義所在。五運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氣運行的統稱。五運包括三方面內容:大運、主運、客運。每一種運都有不同的推算方法。大運推算。大運統主每年的歲運,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順序各運分別統主一年的時間,每五年循環一次,用以說明各年的主要氣候特征。推算大運根據天干確定,所以稱天干取運。推算時需要用到前述的公式:“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水丙辛,戊庚化火五客運,五運陰陽仔細分”。即言凡逢甲年或己年,則該年大運為土運,其它以此類推。今年是辛丑年,因為丙辛化水,所以今年的大運是水運。甲年為土運,按照五行相生規律,依次為金運年乙、水運年丙、木運年丁、火運年戊五年循環完畢,第六年為己年又是土運,然后再按照五行相生規律依次為金運年庚、水運年辛、木運年壬、火運年癸,如此循環,周而復始。大運的太過和不及。大運的太過和不及是根據年干符號是屬陽還是屬陰確定的。凡年干符號屬陽,那么這一年的大運為太過;凡年干符號屬陰,則這一年的大運為不及。在天干取運中,每一運必有一個陽干一個陰干,陽干年分大運為太過,陰干年分大運為不及。如丁壬化木,帶有丁干的年份為不及的木運,帶有壬干的年份為太過的木運。今年辛丑之年,為不及的水運之年。太過和不及反映不同的氣候特征,運之太過表現本運之氣大行,比如木運壬年表現木行之氣過盛而多風。運之不及表現本運之所不勝氣大行,如不及的木運丁年表現不勝氣偏勝(因金克木,故木所不勝之氣為金)則燥勝。太過與不及的五音表示法。古人運用一種特殊的五音建運的方法表示太過與不及。也就是使用五音符號宮、商、羽、角、徵來代表土、金、水、木、火五運。用“太”表示太過,用“少”表示不及。由于年序的推移是陽干和陰干交錯出現,所以就產生了太少相生的局面,陽盡而陰,陰盡而陽。即:甲(太宮)、乙(少商)、丙(太羽)、丁(少角)、戊(太徵)、己(少宮)、庚(太商)、辛(少羽)、壬(太角)、癸(少徵)。概念。主運主一年五季氣候之運,年年不變而叫主運。在運氣學說中凡帶有“主”字的如主運主氣等,都具有年年不變的特性。推算方法。古人將一年分為五個相等的時間段,名之為春、夏、長夏、秋、冬,分別以木、火、土、金、水統主之,每個運季是73.05天。木運主春,火運主夏,土運主長夏,金運主秋,水運主冬,永遠如此,周而復始,不為年序干支所左右。主運中各運分別以五音來表示時,其太少性質的確定又可用五步推運之法求得。所謂五步推運之法就是根據大運的五音建運“太”或“少”而決定主運中相應的某音也是“太”或“少”,然后根據太少相生的關系來分別確定主運中其他四運的“太”或“少”。如辛丑年,大運為水運,五音建運為少羽,那么辛丑年主運中的水運也同樣為少羽,由是其他各運按照太少相生便可確定為:少角(木)、太徵(火)、少宮(土)、太商(金)、少羽(水)。交運時間。初運木,于大寒當日交,至春分后十三日止,風濕。二運火,于春分后十三日起至芒種后十日止,火熱。三運土,于芒種后十日起至立處暑啟七日止,暑濕。四運金,于處暑后七日起至立冬后四日止,涼燥。五運水,于立冬后四日起至小寒末日止,冷寒。概念。客運分主每年的五季氣候,但是它年年在變化,所以稱為客運,主五季異常的氣候情況,各季度的客運分別稱為初運、二運、三運、四運、五運。推算方法。客運的初運視大運而定,其余各運依五行相生之序推定,其五音太少也是根據大運的“太”或“少”而確定客運之初運的“太”或“少”。如辛丑年,大運是水運,五音建運為少羽,那么今年的初運也為水運,五音建運也是少羽。按照五行相生之序和太少相生之序,夏季二運為木、太角,長夏三運為火、少徵,秋季四運為土、太宮,冬季五運為金、少商。就大運和客運而言,5年輪換一次,若結合太少陰陽則是10年輪換一次,這是因為運是根據天干而取的。列表如下:大運 土(宮) 金(商) 水(羽) 木(角) 火(徵)客運 土(宮) 金(商) 水(羽) 木(角) 火(徵)二運 金(商) 水(羽) 木(角) 火(徵) 土(宮)三運 水(羽) 木(角) 火(徵) 土(宮) 金(商)四運 木(角) 火(徵) 土(宮) 金(商) 水(羽)五運 火(徵) 土(宮) 金(商) 水(羽) 木(角)從時間順序看,初運主春,二運主夏,三運主長夏,四運主秋,五運主冬。因客運隨大運而變,那么在主運之春就加入了一些該年大運所主的氣候特征。只有丁壬年份的客運氣候特征與主運氣候特征相吻合。仍以辛丑年為例,大運為水,今年客運之初運當為水運,誠然主運春季仍為木運,那么春季就將表現出一些水運的特征即寒冷,夏季在主運火的基礎上表現出一些木運的特征即風偏勝,長夏在主運土的基礎上表現出一些火運的特征即炎熱,秋季在主運金的基礎上表現出一些土運的特征即水濕偏多,冬季在主運水的基礎上表現出一些金運的特征即干燥。點擊查看龍虎山嗣漢天師府祝由醫學報名通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