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之為 癮 的事物,大抵利用了人性的弱點,能給人帶來快感。所以,黃賭毒其實有共通之處。既然網癮也是癮的一種,我們就絲毫不能大意。
首先,我們來看幾個案例。
1.玩手機被沒收,16歲少年提板凳砸父親
7月9日深夜10點半左右,因為白天在外面跑了一天的業務,李先生感覺疲憊不堪,他看了一會兒電視,便上床睡覺。
大約凌晨0點30分左右,他迷迷糊糊中感覺有人在靠近他的床頭,但還未等他反應過來,額頭便傳來一陣劇烈的疼痛,李先生本能地從床上彈跳而起,他大叫了一聲,哆哆嗦嗦打開床頭的開關。
眼前的一幕讓李先生腦袋一片空白:燈光下,兒子正站在床前,手里,提著一條木凳,兒子愣了一兩秒,隨后轉身離開。
看到兒子走出房間的背影,李先生瞬間明白了。
時間倒退到三個小時以前。
當晚,李先生回到家里時,看到兒子又捧著手機玩游戲。于是沒收了兒子的手機,不愿意讓兒子沉迷游戲。
“我沒有打他,也沒有罵他,希望他能夠反思自己的行為。”蓬安的李先生說,令他沒想到的是,一向對家長意見順從的兒子,這一次竟會用板凳襲擊自己。
縫了7、8針,留下一道5厘米傷疤。兒子事后雖然感到后悔并道歉,但李先生不知道,兒子的未來在哪里?
2
玩手機游戲上癮被父親“教訓” ,男孩報警求民警抓親爹
“我被人打了,你們快來抓他。”6月2日晚上9點,一名小男孩報警稱在家里被他人毆打,希望民警到場救助。
民警趕到時,報警人帥帥(化名)正在大聲哭泣,并不斷叫嚷。然而令民警感到意外的是,打人者不是別人,正是帥帥的父親劉先生,而打孩子的原因,竟是因為孩子玩手機游戲上了癮。
原來帥帥從今年開始,帥帥忽然迷上了一款手機游戲。每天回到家里飯也不好好吃,經常自己一個人躲在屋內玩手機。
當天晚上,家里來了客人,帥帥卻一直躲在屋內“瘋狂”玩游戲。劉先生頓時就生了氣,到帥帥屋內將手機“沒收”了,但劉先生的舉動卻引起了兒子的哭鬧,因為家中有客人,劉先生暫時忍住了怒氣。
誰知送客人走后,劉先生發現帥帥又偷偷拿走了手機玩了起來。盛怒之下,劉先生狠狠地“教訓”了自己的兒子:在其后腦勺狠狠地給了幾個巴掌,并將該手機游戲卸載,并要求兒子從此不能再玩手機游戲。
眼看著游戲被刪,帥帥異常生氣,哭著喊著要報警。劉先生就將手機交給了帥帥,沒想到帥帥竟真的撥通了報警電話。
最終,幾位民警和帥帥進行了耐心的交談和勸說,帥帥的情緒得到控制。而民警對劉先生的行為也提出了教育批評。劉先生承諾,以后不會再以這種方式教育孩子。
3
北理附中學生因父親沒收手機跳樓,母親2天后也跳樓
2017年5月4日,因李某某學習成績不理想,其父親將其手機沒收,5月5日,孩子向父索要手機未果,從家中11樓南側陽臺跳下。
5月7日晚,海淀區教委又接到海淀公安分局快報,李某某母親薄某某,女,41歲,因兒子離世情緒不穩定,在家人看護不備時也跳樓,送醫時已無生命體征。
網癮,就如同一種“精神毒品”,蠶食著孩子們的心靈和身體。
6月22日,杭州一名13歲的學生,因玩手機游戲被父親教訓后從四樓跳下,雙腿嚴重骨折,醒來竟然還想接著玩。
4月底,廣州一17歲少年狂打手游“王者榮耀”40小時,誘發腦梗,險些喪命。
6月3日,江夏的郭女士把自己的手機給孩子玩游戲,第二天拿回手機后發現,支付寶被孩子花了3萬多元錢購買游戲裝備。
今年5月27日至6月24日,李先生的小兒子用他的支付寶給游戲充值了近5萬元,而這筆錢本來是給兒子做心臟病手術的“救命錢”。
17歲男孩連玩10多個小時手游,突然一邊耳朵聾了。
中學生狂玩爆款游戲3個月,雙耳聽力退化快要“聾了”,醫生:聽力難恢復到最初。
······
網癮正在危害一個又一個的孩子
網癮不僅危害孩子生理方面的健康,還會影響孩子心理方面和社會方面的健康發展。
生理方面:
有網癮的青少年由于長時間處于網絡的虛擬空間,大腦神經中樞持續處于高度興奮狀態,這種狀態會引起血壓升高、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等。
同時還會引起青少年視力下降、眼痛、怕光等直觀的健康問題。
對于正處于身體成長階段的青少年來說會嚴重影響到身體正常的生長發育,更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心理方面:
青少年患上網癮后,難以抑制上網的沖動,學習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邏輯思維遲鈍、自我封閉。
由于沉迷于虛擬世界,對現實社會的生活、學習興趣減少,與現實脫節,性格上變得孤僻、冷漠、缺乏參與意識和時間感,會更加缺乏人際交流,從而產生自閉傾向。
另外,因為沉迷于網絡在導致左前腦發育受到傷害后,會進一步影響到右腦發育,使人處于亞健康狀態或直接導致心理障礙。
更為嚴重的是,網絡上的暴力互動游戲容易誘發青少年的沖動心理,出現抑郁、焦慮、躁郁等情緒問題。
社會方面:
青少年網絡成癮以后,人格發生明顯變化,網絡成癮青少年為了持續上網,往往是不擇手段。例如:逃學、輟學、欺騙父母、盜竊、搶劫等等,直接又引發了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
改掉網癮的兩個相關疑問:
其一,欲戒網,功夫在網外
一個不能健康地運用網絡的孩子,他的網外日子也是不健康的。孩子網外日子是不是五光十色,孩子是不是能從學業或別的范疇中取得價值感,是不是有激烈的進取心和自我發展的責任感,對孩子是不是沉浸網絡都有直接的先決效果。
所以,無論是防止孩子患網癮還是協助孩子改掉網癮,咱們都應當留意對孩子網外日子的引導,包含為孩子供給更多的機會承受新鮮的事物和范疇,比方培育某項才藝、參加體育運動等。
其二,新水不來,舊水不去
脫節舊習氣捆綁最佳的辦法即是樹立新的習氣。新水不來,舊水不去,最佳的更新是引入新的內容。大禹治水,疏而不堵,阻撓孩子上網,最佳的辦法即是把孩子的興趣和精力引向別的的地方。
改掉網癮的步驟:
第一步,統一認識
不要以為那些患有網癮癥的孩子格外喜愛上網,許多時分,他們是依靠網絡而不是喜愛網絡,他們是拿自個沒辦法。所以咱們在“怒其不爭”的一起,也應當有“哀其意外”的豪情。
許多爸爸媽媽對患有網癮的孩子進行粗獷的阻止和嚴峻的呵斥,這通常不能奏效,還會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最明智的做法是:中止對孩子上網的干涉,找一個孩子比較平靜的時分,平心靜氣地跟孩子談一下。先不要談家人對他的希望和他自個學業的曠費,由于這些壓力過大,會讓孩子由于躲避而愈加沉浸網絡。咱們應當活躍喚醒孩子對他如今狀況的知道。下面的發問辦法和切入視點在實踐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1、你高興嗎?
2、當你在網上游戲或許沖浪的時分,你是不是有一刻想到下網后會面臨啥,是不是因此而感到玩得不太結壯?
3、你喜愛你如今的日子狀況嗎?
4、如今的日子是你真的想要的嗎?
5、你是不是想到過有一天你不再整天上網,而過著讓你驕傲的日子?
6、你是不是想到過或許改掉網癮并非夢想的那么難,只不過自個的辦法不對?
咱們的方針是在盡可能不讓孩子感到羞愧和壓力的時分,引導孩子反觀如今的狀況,一起傾聽心里活躍的聲響,而且開始樹立孩子的決心,然后激起孩子的內在戒網動機。咱們有必要清晰,咱們厭煩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上已經構成的對網絡依靠的慣性,咱們應當與孩子構成一致戰線,一起消滅孩子身上的這個“慣性”。一旦咱們能夠在這方面和孩子到達知道上的一致,咱們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制定方案
一致知道后,咱們略微隔一兩天就能夠和孩子一起來制定方案。制定方案的內容隨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但準則是按部就班。
首先是分期間地縮短孩子上網的時刻。能夠以五天為一個期間,第一期間縮短時刻的份額大約在百分之十以下。
之所以把方針制定得低,是為了樹立孩子的決心,找回孩子自控的感受。
第二期間要添加難度,減少時刻的份額不要超越百分之十五。以此類推,以至于孩子將天天上網的時刻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
其次,咱們應當創建孩子別的的日子內容,比方天天用半個小時的時刻來學習一樣新東西,或許觸摸一個新的范疇,比方打籃球、學圍棋等。
第三步,嚴厲履行
制定的方針能夠很低,可是履行卻有必要嚴厲,這個時分爸爸媽媽一定要堅定地介入,一方面喚起孩子最初制定方案的主意,一方面堅定地履行。
孩子很想戒掉網癮,可是由于“癮”的效果,他能夠做出違反自個心里志愿的工作。這個時分,咱們不管孩子怎么對立、如何請求,都要“頂住”。萬事開頭難,在方案剛剛履行的時分,咱們尤其要堅定地確立咱們的準則,打破孩子通融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