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是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一句話。以良好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兒童教育最核心的任務。兒童時期既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最佳時期。基礎教育的基本含義之一,就是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努力形成健康人格。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
在兒童的習慣養成過程當中,有一個危險存在,那就是習慣養成的過程變成了奴役兒童的過程,就是大人在研究習慣,大人在定規范,強迫孩子去做、去執行,這就很可怕。因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兒童是主人,我們就是要發揮他們的主人作用。習慣養成的最高機制,是形成孩子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強制。這一點特別重要。養成一個好習慣,應該是要讓孩子們覺得:這是我盼望的,我特別希望有這個好習慣,這對我的幫助很大,對我的發展很有用,好習慣多了,我才是一個好學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這才是積極的,而不是強迫。
獨生子女在人格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教育專家關鴻羽等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孩子存在著“六小”問題。結合他在《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書中的闡述,我們綜合出這“六小”的具體表現,
1. “小霸王”
表現為孩子在家里特別霸道,說一不二,聽不進去父母和長輩的話。比如一家人看電視,看什么頻道不是由家長定而是由孩子定,否則孩子就不讓父母看,甚至發脾氣。
2. “小懶蟲”
表現為孩子在家里不干活,根本沒有做家務勞動的意識。小學生讓父母給穿衣服、中學生起床不疊被子、大學生不會自己洗衣服的例子俯拾即是。父母要想讓孩子做點家務,簡直比登天還難。
3. “小饞貓”
表現為孩子特別饞,喜歡吃零食,聽不得更見不得“好”東西,不給吃就亂發脾氣,直到父母讓他吃才罷休。其實他們要吃的東西很多都是“垃圾”食品,吃進去對身體健康發育沒有什么好處,反而會造成挑食、偏食甚至厭食的毛病。孩子的飲食應該營養搭配適宜,最好是“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五谷雜糧要吃夠。”
4. “小犟牛”
表現為孩子特別任性,執拗,一意孤行,想怎樣就怎樣,聽不進去別人的勸告。還表現為孩子說話愛跟父母強嘴。
5. “小磨蹭”
表現為孩子特別拖拉,做事情沒有計劃,不懂得珍惜時間。往往十分鐘能做完的功課要半小時甚至更久,去什么地方辦事情也是慢慢吞吞,一點兒也不著急。
6. “小馬虎”
表現為孩子做事馬虎,不認真,愛湊合。比如做作業常常抄錯題目,考試時常常忘記檢查,等等。
除了這“六小”以外,孩子們還存在很多其他的問題,如花錢大手大腳、愛攀比、虛榮心強,等等。歸根結底,這都是一個習慣的問題。烏申斯基說過:“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賦的傾向性及從生活中獲得的信念與習慣形成。”孩子們之所以在人格上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實際還是因為沒有養成好習慣。
二、當前少年兒童存在的七個主要不良習慣
(一) 喜歡依賴別人, (二)任性,做事經常以自我為中心; (三) 害怕承擔責任
(四)在交往中容易傷害別人; (五) 不愛勞動; (六)在消費中,盲目攀比、炫耀
(七) 學習不愛刻苦鉆研,常常被動學習
分析: (一)傳統性習慣好,時代性習慣不足 (二)技能性習慣突出,智慧性習慣不夠
(三)重視私人性習慣,忽視公共性習慣
一、做人的習慣
(一)、講誠信
(二)、有愛心:1、愛他要讓他知道。2、培養孩子學會愛。3、愛要留一半。
(三)、講禮儀:1、為孩子樹立榜樣。2、凈化孩子的語言環境。3、培養孩子注重禮儀。
行為舉止應該把“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作為目標,
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系”等
二、做事習慣的培養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建議做個“懶媽媽、爸爸”。
2、建議有一定的“教育機制”。眼睜睜看著孩子在鬧鐘響過之后依然沉睡,一直睡到兩節課過后才自然醒來,面對孩子的驚慌失措,家長平靜地要求他:自己的問題就得自己解決。這個孩子以后從沒再將自己的事“分攤”給大人。
(二)、有耐心
“三分鐘”耐心訓練法:堅持“三分鐘”約定,不肯繼續講下去。皮奈特為了早點知道故事情節,就自己主動閱讀了。分鐘時間正好適合孩子注意力的特點,三分鐘后立即打住這樣不僅使孩子覺得父親守信,而且還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發了他主動學習的動力。當然培養孩子的耐心,父母要更有耐心和恒心。
(三)、會與他人交往
1、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
2、讓孩子自己來處理問題。教給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①、使用禮貌用語。多使用禮貌用語,不對別人說粗話,不對別人做不禮貌的動作。
②、孩子主動和同學打招呼、問好,幫助別人可以打開友誼大門。
③、在與同學交往中,寬容同學的缺點和過錯。不為區區小事而斤斤計較。
④、與人交往要注重給予,而不凡事注重回報。
⑤、不在背后議論他人,也不打聽別人的秘密和隱私。
⑥、真心誠意待人,講信用,不欺騙說謊。
⑦、不對自己成績得意忘形,要體諒他人感情。
三、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專注
1、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或者完成作業時,家里一定要保持安靜。
2、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
3、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
4、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二)、獨立思考 1、家長不要做到有問必答 2、讓孩子自己來處理問題
(三)、閱讀習慣
1、營造一個閱讀的環境。2、圖畫書,最好的閱讀起點。3、和孩子一起閱讀。4、持續默讀。
5、經常帶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6、讀經典的書。
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一、讓小閃光點形成大光圈--行為習慣培養法(1):正強化
二、不必每次進步都表揚--行為習慣培養法(2):間歇強化
三、暫且維持不適宜行為--行為習慣培養法(3):區別強化
四、拿好行為“購買”獎勵--行為習慣培養法(4):代幣制
五、契約面前親子互惠--行為習慣培養法(5):行為契約法
六、正反訓練總相宜--行為習慣培養法(6):反向鏈鎖
七、從源頭改造不良因素--行為習慣培養法(7):刺激控制
八、好孩子能吃眼前虧--行為習慣培養法(8):自我控制
九、春雨潤物細無聲--行為習慣培養法(9):漸隱
十、解開困擾行為的紐扣--行為習慣培養法(10):合理情緒疏導
十一、溫柔地冷落孩子--行為習慣培養法(11):負懲罰
十二、讓孩子感到厭惡--行為習慣培養法(12):正懲罰
給學生父母的17條建議
一、習慣培養要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
二、習慣養成要注重第一次
三、習慣培養要按層次進行
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要具體
五、習慣培養要找好突破口
六、習慣培養需要必要的訓練
七、習慣培養要提倡孩子的自我教育
八、家庭內部要保持一致性
九、主動與學校溝通配合
十、言教應深入淺出,生動形象
十一、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十二、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
十三、讓孩子在體驗中養成好習慣
十四、給孩子找個同齡榜樣
十五、習慣培養需要父母的威信
十六、必要的懲罰是習慣培養的輔助手段
十七、習慣培養要避免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