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教育的基石,愛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边@是自己從教近三十年的內心體驗與感悟,自己也時刻以此激勵自己,并且也曾把它作為校長寄語送給懷揣著教育夢想的年輕的教師們。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的教育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沒有情感,也就沒有教育。當然,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師,需要有一種神圣的職業精神,因為這種職業的要求,最能體現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特性。自然,這種職業精神的核心與精髓就是“愛”!
大家可能不會忘記魏巍的《我的老師》一文中回憶自己老師的的這樣一個細節——“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么善于觀察這一點啊?!闭且驗楹⒆觽冎览蠋煇鬯麄?,所以“喜歡她”,“親近她”,甚至“連她握鉛筆的姿勢都急于模仿”。這正是愛的力量。
做教育工作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而要教育好學生,首先要熱愛學生。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下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琢每一位學生,才能從各個方面去關心學生。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就會對老師產生信任和尊敬。在此基礎上教師合理的引導與要求,就能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切切實實地執行。教師對學生的愛并非僅僅停留在單純感情上,更不能是一種偏私的愛,而是將對學生的感情灌注和對學生提出嚴格合理的要求相統一。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教育的格言。陶行知先生不僅熱愛兒童,熱愛青少年,而且熱愛教育、熱愛科學、熱愛真理。凡是讀過陶行知先生教育著作、了解陶行知先生生平的人,都會深深體會到“愛”是陶先生一生獻身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愛學生”是教師人格的靈魂。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教育教學活動。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陶行知先生最為教師熟知的一句名言。這其中折射著陶先生對于教育的執著與熱愛,折射著一份獻身事業的赤誠。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以此為自己的座右銘。陶行知先生說:“大家愿把整個的心捧出來獻給小孩子才能實現真正的改造?!彼蠼逃摺皠撛斐鲋档米约撼绨莸恼嫔泼赖幕钊??!笔前?,熱愛教育,首先要愛學生,要對孩子有愛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的,一切以學生為重,一切為了學生出發,以愛學生為第一要務。作為小學教師,我們更應敞開愛的大門,接納每一個孩子,寬容每個孩子。無論他是健康成長的幼苗,還是被風霜侵蝕的小草,我們要用愛消除師生間的隔閡,用愛融化孩子心靈上的堅冰,用我們的大手牽著他們的小手,帶著他們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愛學生就要有一顆寬容心,寬容心便是母愛心。做為教師只有抓住教育的規律,用寬容、愛心和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才會營造出和諧的師生關系,才會發現周圍將是一道道永不褪色的靚麗的風景。
最近,我讀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震撼。在56號教室這塊小天地里,雷夫老師創造了轟動全美的教育奇跡。他所帶的五年級學生在美國標準考試(AST)中成績一直位居前5%-10%的位置,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第56號教室的孩子們自愿每天早晨6點半到校,一直呆到下午五、六點才回家。即便在節假日,孩子們也來到學校,跟隨雷夫老師一起閱讀、做算術、表演莎士比亞戲劇、一起去旅行。這種奇跡的創造靠的是智慧,靠的是耐心,靠的更是愛心!教育的秘訣是真愛,這份愛心不只是言語的承諾,更需要有對他人的那份責任心和承諾之后的身體力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說:“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庇眯牡那疤崾鞘裁?,無非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愛每一位學生。沒有了“愛”,就不能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樂趣。
在和朋友們交談時,我經常說這樣一句話:現在學校缺的不是有才華的教師,缺的是真正敬業的教師。不怕教師沒能力,就怕教師不用心。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如果教師只熱愛自己的專業,那他可能會成為一個教書的教師;如果教師既愛專業,又愛學生,那他將是一個完美的教師?!?/font>
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