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國龍文化中,龍不僅被視為一種通天的神獸,而且還被視為一種吉祥瑞獸。在古人看來,龍既然能溝通天地,當然也能代表天或神,給人庇佑。所以人們很自然地把龍當做昭示吉祥幸福的瑞兆。古代統治者甚至還把龍的出現當做國泰民安的象征。
八千年的龍文化,在中國民間有深厚的積淀,數不清的民風民俗及節日與龍有關。
在中國龍文化中,龍不僅被視為一種通天的神獸,而且還被視為一種吉祥瑞獸。在古人看來,龍既然能溝通天地,當然也能代表天或神,給人庇佑。所以人們很自然地把龍當做昭示吉祥幸福的瑞兆。古代統治者甚至還把龍的出現當做國泰民安的象征。
二月初二“龍抬頭”,是專門的龍節。民俗認為蟄伏一年的龍正是在這一天抬頭活動的,以后雨水也多了起來。民俗認為這一天人們的食物都為龍身上之物,如面條是龍須,烙餅是龍鱗,餃子是龍耳等等。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更有龍舟競渡的盛大民間娛樂活動。人們相信,通過聲勢浩大的龍舟競賽,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龍心神感應而大娛大悅,從而煥發神性恪盡神職,保佑一方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舞龍,是中國民間一項十分重要的文化活動。舞龍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降雨的一種儀式,后來發展成為一種文娛活動。早在唐宋時期,舞龍已是逢年過節時常見的表演形式。正月十五元宵節一向有舞龍燈的習俗,也稱“鬧龍燈”、“玩龍燈”、“龍燈會”,并在不同地方發展出了各種豐富多彩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