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是清王朝的國防支柱力量,八旗子弟自立國就享有特權,除男丁服兵役外,什么負擔也沒有,而且朝廷還會發放固定餉銀。
有朝廷養著,旗人子弟整日無所事事,只會提籠掛鳥、逛戲園子。久而久之,八旗就成了一個龐大的寄生階層,成了國家難題。
1912年清朝滅亡,民國政府雖承諾每年給溥儀400萬元,但那點錢根本不夠小朝廷折騰,更別提給八旗子弟了。而且1924年,連溥儀都被趕出紫禁城了。
沒了財源的旗人開始變賣祖產,他們寧愿餓死,也“不農、不工、不商”。首先,他們覺得干活掙錢丟人,其次,平日養尊處優的旗人,缺乏謀生技能。
莊親王后代餓死在一個空房子里、末代睿親王中銓私掘祖墳,典當財寶,晚清忠臣奕劻的孫子拾荒為生,就是當時旗人沒落的典型例子。
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旗人更是常見,“北平城里至少有七千妓婦,其中大部分是滿族人”,外媒曾這樣報道民國八旗悲慘生活。
當然,也有例外,這位大清鐵帽子王——克勤郡王晏森,把祖產都敗光后,出門拉洋車謀生。
有意思的是,有些旗人連生活都困難了,但奢侈之風卻沒改,只有手里有錢,他們就會出去買“奢侈品”
廟會上的滿族女子
誰能想到,曾經威風凜凜的八旗子弟,只過了200多年,就淪落到這般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