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教學 鑄就高效課堂
作者:建紅 來源:靈寶市城關鎮解放小學 點擊: 71 次 評論: 0 條
-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走進校園,走進師生的活。隨著新課程在實踐中的不斷深化,教師的觀念更新后,課程實施者的創造性工作多了,學生的生活更有朝氣了,課堂教學也更加精彩了!通過近幾次的教研活動對比自己的課堂我深感我的課堂還有差距的,我認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說只是借鑒而不可照搬。我們應該不看表面而抓本質。以我的想法只要有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增加教學課堂互動
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著名教育家斯卡納金曾說過,“如果孩子沒有學習愿望的話,我們的一切想法、方案、設想都將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可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要想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就必須重視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我們現在的教法互動環節最多的就是師生互動:即老師設計問題學生解決問題,即便有生生互動也是形式上的小組討論。所以在這方面要改革,要增加我們課堂的互動環節。具體說,互動類型應該包括以下形式:老師設計問題學生解決、老師設計問題小組合作解決、學生提出學習中的疑惑與問題由其他學生解決、或老師解決(限于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小組合作解決、小組之內的合作交流及小組之間的交流等?;拥恼n堂必須要有時間的保證,所以開始我們不要只求進度和課容量,可以先把課容量調小一些,等學生們適應過來以后、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后課堂容量自然而然的就會大起來。課堂教學無論怎么改,都應是扎實的、務實高效的。如果離開教師的講解與點撥、引導與組織,那么知識的生成、知識的升華等無從談起。所以對于學生互動以后所生成的一些知識、問題教師應該有一個短而精的歸納,要給孩子們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規律與聯系,要在學生認知水平上再升華。
二、促進教師的指導性,正確及時評價學生
新課程對教學活動中師生角色的定位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更加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并對教師的指導性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指導方式,以滿足學生的需要;當學生表達不同觀點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反思自身觀點是否存有不足,并及時指導其調整,以形成更為正確、全面的認知等等。然而,教師的指導是為了學生更好地探究,恰到好處的指導不僅需要,而且能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學生學習的態度、情緒、心境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爭取發言,當他們的某個思路或計算方法被老師肯定后,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反復鉆研、探討,可見教師正確的評價也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
三、嘗試課堂的啟發性,充分調動學生興趣
課堂問答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種教學手段,學生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學習思考,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把握教學效果。然而,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有時所提問題或過于直白而顯得價值不大,或要求不明而不能令學生思維聚焦,或提問時教師沒有耐心就幫學生說出答案。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啟發性的研究,切實達到“有效”的標準。真正具有啟發性的有效提問應是能有效促進師生間互動、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問題,如教師通過提問來啟發學生發現問題;通過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在自我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中有效提升自我學習能力。為此,教師在提問時應注重內容和方式兩方面:從內容上,提問應選準切入點。例如教師應在教學重點處設問,以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習質量;應在教學難點處設問,以啟發性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疑難,提高學習效率;應在教學生長點處設問,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提高學習能力;從方式上,提問應注意藝術性。例如教師應掌握利用問題創設情境的技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所提問題應有梯度,以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學習;應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促進每個個體的發展。
促進自身課堂效益的提高,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還有很多。在學習中我們應把握內涵。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著樂,樂著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互動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回旋著生命旋律的課堂!
靈寶市城關鎮解放小學
何建紅
2 010、1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