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鄧詠筠
香港市場的電視臺數目受到很大的限制,令市場空間增長有限
“網上充斥了海量的免費信息,消費者不愿額外付出金錢取得信息”
“突然傳來九倉決定不再注資有線電視的消息,覺得很意外。”有線電視的長期用戶鄭希桐說,和大部分香港市民一樣,在3月9日聽到有關九倉決定不再注資有線電視的消息時都感到意外。
這家有23年歷史、在香港收費電視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有線電視,已經連續9年虧損共16.5億港元。
九龍倉集團主席 吳天海
3月9日,有線寬帶母公司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及常務董事吳天海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由于未能就有線寬帶的賣盤簽訂任何協議,故此決定撤出有線寬帶,不會承擔任何營運資金。
雖然有線電視新聞執行董事趙應春在4月10日接受香港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近來一直接觸投資者,希望可以在4月底前獲得注資,并在4月26日前就續牌事宜回復政府,令有線電視可以一直經營下去,但仍表示“不敢太樂觀”。
“面對市場上豐富的免費信息,收費電視市場經歷著重大的變動。”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說。
有線電視的發展歷程
香港有線電視前身為九倉有線電視,于1993年10月正式啟播,提供8個頻道,包括香港第一個24小時播放的廣東話新聞頻道。有線電視擁有一個覆蓋全香港的電信網絡,提供收費電視服務及制作本地電視節目。
后來,有線電視轉播多項國際大型足球賽事——如歐洲國家杯決賽周、英格蘭超級聯賽、意大利足球聯賽等多場賽事,打破了過去只能播放錄像球賽的局面,并為有線電視建立了觀眾基礎。
香港有線電視大廈
踏入2003年,香港的收費電視市場進入“戰國時代”。除了有線、Yes TV、譜樂視外,亦有城市電訊旗下香港寬帶、Now TV及引入美資衛星公司 Intelsat作為股東的銀河衛視,一共提供超過140個電視頻道。
經歷多年后,各收費電視因經營困難而逐步撤出香港市場,隨著電視廣播(TVB)旗下的無線網絡電視于2017年初決定交還香港收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目前香港只有有線電視、Now TV、樂視收費電視臺。
2016年,香港的傳媒行業正值多事之秋。
亞視停播;
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DBC)及新城電臺交還數碼聲音廣播牌照;
Now TV旗下的免費電視頻道ViuTV于2016年4月開設粵語頻道;
收費電視樂視(LeEco)及網飛(Netflix)亦推出OTT服務(即over-the-top,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
經營困難的原因
“整個生態發展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動,并且正在經歷結構上的改變,”杜耀明說,“在整個大環境下,有線電視的經營模式顯得過時,因為網上已充斥了海量的免費信息,令消費者不愿額外付出金錢取得信息。”
有線電視每月月費約為219港元(約合人民幣194元)至579港元(約合人民幣513元)。根據有線電視2016年的年報資料,訂戶數量由2015年12月的95.1萬,下跌了4.4%至2016年12月的90.9萬。同期收入減少8%,達10.43億港元。
趙應春在接受香港媒體采訪時亦坦言:現在營運媒體困難,市場上出現多個競爭對手,亦難掌握消費者是否愿意付費以換來有質量的新聞信息。
在這種情況下,廣告收入亦因此受壓,有線電視年報就指出,“廣告市場表現疲弱”是令有線電視經營困難的原因。
香港2015年、2016年兩年的2月-4月廣告總支出對比
知名營銷作家、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講師徐緣指出:“社交媒體越來越盛行,品牌投放于宣傳的資源會漸漸重新分配,過去花在傳統媒體上宣傳的資源將會被調撥至新媒體上。”
香港廣告客戶協會及尼爾森進行的《2017廣告預算調查》顯示:預計網上廣告開支首次超越傳統廣告,占整體的51%。2016年同一調查顯示:網上廣告的比例只是41%,反映數字廣告將大幅增長。
另外,調查機構admanGo于2017年初發表的2016年廣告支出報告指出:
以媒體廣告收入計,2016年第四季度數字流動廣告收入按年大增25%,免費報紙廣告則跌6%。而2016年全年,傳統媒體均出現經營困難。免費報紙收入微跌1%,電視、收費報紙及雜志都達到雙位數跌幅,戶外廣告亦減少5%。
癥結所在
縱觀整個電視市場,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認為:雖然數字廣告市場不斷增長,但市場對于傳統電視廣告的需求仍然不小,但礙于香港市場的電視臺數目受到很大的限制,令市場空間增長有限。
1
免費牌照過少
“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市場上根本不夠air time(廣播時間),目前香港的免費電視臺只有無線和ViuTV,即使是奇妙電視,用戶都需要安裝接駁線才可以收看,直接影響了收視以及在廣告收費上的議價能力。”
由于付費電視的觀眾群仍較少于免費電視,令廣告收入受到限制。因此,假如香港特區政府可以批出更多免費電視牌照,將可幫助整個市場的增長。
一直以來,香港的電視市場被無線“霸占”,憑借大氣電波傳送的優勢,無線在香港的滲透率接近100%。過去,政府在發出免費電視牌照上有較大限制,而且審批時間較長。
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2013年11月出席新聞發布會,稱:“如果(牌照之事)就此告終,那么香港的正義何在?”
香港特區政府于2009年計劃新增免費電視臺,但直至2013年10月才完成審批程序,向有線寬帶的奇妙電視和電訊盈科的香港電視娛樂發放免費電視臺牌照。但卻拒絕了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創辦人兼主席王維基的申請。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和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基于行政會議的保密原則,不能夠公開交代原因,事件引起社會很大反彈。
“政府在發放牌照時,會考慮到政治因素,希望發予在政治上可靠的機構,以致過去在發牌的事務上非常小心。”杜耀明說。
2
頻段分布不均
另外,頻段資源上的分布不均亦是問題。
“以香港電臺為例,它們擁有4個頻道,卻沒有足夠的節目填充播放時間表,于是需要經常重播節目。亞視于去年停播后,亦空置了原本屬于亞視的頻道。如果可以將香港電臺的頻道開放出來,加上現時空置的頻道,其實可以鼓勵電視市場的良性競爭。”馮應謙說。
“世界各地大城市,如附近的深圳、廣州,擁有的免費電視頻道多達七八十個,但香港這方面的發展很落后,香港特區政府需要重新檢討整個發牌制度,才可以令電視市場繼續發展。”
編輯:馮艷彬、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