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頭像和昵稱是個人形象的直接展現,挑選一定要得當,最好能夠展示自己的性格特點(沉穩、活潑、熱情之類的)。如果好友大多是工作伙伴,最好選擇穩重大方的頭像,不要太過招搖。
2.誰先加的微信誰先說第一句話,打招呼的時候先自報家門。盡量把自己全名、單位、電話號碼一并發給對方,方便對方備注的同時也能加深印象。畢竟誰都不想遇上人多記不住名字還不好意思問,相互點贊留言扯犢子卻不知道對方是誰的尷尬場面。
圖源網絡
3.有事微信聯系最好直奔主題言簡意賅。大家都忙,沒空看你諸如“在嗎?”“最近忙嗎?”這些無意義寒暄的廢話。如果怕直接說正事尷尬,請在寒暄的話語之后直接跟上要問的問題,別人回復起來也能一目了然抓住重點。
4.如果你要表達笑的意思,千萬不要用“呵呵”,可以用“哈哈哈哈”代替,或者使用包情包。“呵呵”這個自帶魔性畫面的詞語,經過近二十年的風雨變遷,已經從最初QQ聊天的萌萌噠傻笑,演化成了殺人不見血的利器,所謂“一聲呵呵成路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圖源網絡
5.與朋友聊天時,盡量不要使用單個字的回復,疊字的使用更能延續對話,如果跟你說話你回復“嗯”或者“哦”,那基本就要關掉對話框了,但如果是“嗯嗯”或“哦哦”,就感覺還會想跟你聊天。而工作中為了表現嚴謹性,可以使用“好的”“好”“嗯”這類詞匯。
6.及時回復別人的消息,是新世紀社交的美德,很容易拉升好感度。這里的及時不代表你一定要秒回,而是說如果你看到消息并且有時間回復,就發個消息告訴對方。正在忙,可以回一句“在忙,一會兒和你說”,如果看到消息已經過了很久,也不要不回復了,可以問一句“不好意思,剛看到,有什么事嗎?”,然后再根據對方的回復決定是繼續聊兩句還是再約時間詳談。
7.不熟悉的人不要發語音,即便熟悉的人發語音也盡量不要連續超過三條,說話前組織好語言不要浪費時間。別太拿自己當回事,沒人喜歡舉著手機頂著耳朵,聽你在那不清不楚地閑扯,如果沒有耳機不小心外放了就更尷尬了。
圖源網絡
8.如無必要不要使用“消息撤回”功能,這種行為就如同男人舉而不久,女人著急又糾結直想掐死他。另外,消息撤回在多數人眼中代表著見不得人的內容,而且你的遮掩和躲藏很容易讓對方產生無限遐想,從而產生質疑。
9.組織好語言再打字,否則一邊輸一邊想一邊刪一邊改,對話框一直顯示“對方正在輸入”,會讓人覺得和你聊天很累,不能愉快地玩耍。
10.給領導匯報工作結果、請示事項務必使用文字。而且要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閱讀盡量不超過一泡尿的時間,如果你是領導,會想看到長篇大論的廢話嗎?
11.不要群發清理僵尸、拉黑好友的信息,發這樣信息唯一的效果是讓大家立即滋生拉黑你的沖動。手癢癢了可以擱砂布上搓搓,別干這些小孩過家家的事情。
12.在飯局上加好友,一定要一視同仁。飯局是中國人最常見的社交場合,幾乎就是微型的小社會,如果你有選擇地加好友,很容易被當做勢利眼的人,影響自身的形象。
13.不要在工作群內太活躍,工作群是安排工作內容、組織協調員工的地方。你一會兒發個紅包,一會兒轉個笑話,一會兒蹦個表情,載歌載舞不亦樂乎,在領導和同事面前表現得無比悠閑,腦子一定是被門夾了。
圖源網絡
14.在微信群內聊天,如果對方@自己,那么回復時也要@對方以示尊重。尤其是在人比較多的大群,更應如此。
15.發朋友圈一定要分組。分組并非區別對待,也不是心懷叵測,畢竟你的好友年齡、圈子、行業、親疏關系都不盡相同,你展示給死黨的逗B,讓其他人看到了就是SB;你展示給其他人的NB,讓同行看到了就是裝B。
16.朋友圈里雖然多“點贊之交”,但不可否認這確實是最省時省勁省錢的社交手段。發朋友圈的目的,就是獲得別人的關注,即使再低調的人也希望有人來點贊評論。刷朋友圈時順便動動指頭點點贊,會讓對方產生滿足感和對你無緣無故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