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湯用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
血府逐瘀湯用于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生多由感受溫熱或濕熱毒邪或風寒侵襲人體,釀成熱毒,深入心包脈絡,耗損心之氣陰而發。因為心主血,熱毒侵蝕必致氣血逆亂,導致心中血瘀,脈絡不通,臨床多有明顯血瘀之象。
此證候多出現在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后期,治療上當以活血化瘀為主。主要表現有兩方面:
①患者無明顯癥狀、體征,僅有較頑固的心電圖變化,如I度房室傳導阻滯,或右束支不完全傳導阻滯等。這些患者臨床無癥可辨,但根據其病程較長,中醫素有“久病入絡”之說,故可用活血法。
②部分患者無明顯血瘀指征,但用他法不效,可辨為瘀血為病,可試用活血法。
《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所治諸癥載有:“胸痛,在傷寒用瓜蔞、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痛,前方皆不應,用此方一劑,痛立止;心跳、心慌用歸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發百中。”
臨證中發現患者舌質淡紅,甚至淡白,經用益氣、養血、溫陽等法不效,常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而收效。
同時,情志因素多為本病發病的誘因,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復發病例中尤為多見,這類病患除有心系癥狀之外,尚兼見情志抑郁或煩躁易怒,腹脹,女性乳房脹痛等肝經征象。
《薛氏醫案》曾說:“肝氣通則心氣和,肝氣滯則心氣乏。”所以出現肝氣不疏之象常使病情加重,當務之急應疏肝理氣。
血府逐瘀湯中內含有四逆散方,常喜用之,并時加入川楝子、香附、佛手等行氣之品,而活血之品少用或減量。
病毒性心肌炎中邪氣常以溫熱毒邪為主,溫邪時毒傷陰血者為其常,因此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可見心胸煩熱、少寐多夢、手足心熱、盜汗、口燥咽干、便干、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等陰虛火旺、心神被擾之象,臨床中滋陰降火安神為其主要治療大法,但部分患者療效不佳。
此乃陰虛火旺與瘀血內阻互見,火旺則灼傷陰血,使血行遲緩而致瘀,瘀血內阻,郁而化火,更傷陰液,治療中宜兩者兼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