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經營權、 宅基地資格權使用權、 集體收益分配權退出有了實施細則
為全面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我市制定了《關于韶關市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新型城鎮化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及6個配套措施,3個專項行動,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及新型城鎮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其中,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制定的《韶關市關于農業轉移人口農村“三權”依法自愿有償退出的實施細則(試行)》,對農業轉移人口農村“三權”的保障和退出作了明確規定。農村“三權”的保障和退出,是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市農業農村局在廣泛查閱相關法律法規和借鑒其他地區先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市的總政策措施,起草制定了農村“三權”自愿有償退出的實施細則。該細則共分為六大章二十條。其中,總則明確,農業轉移人口是指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具有農村集體組織成員身份且已在城鎮落戶的人員。市農業農村局法規與改革科科長劉世興:《細則》中規定,只有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具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且已在城鎮落戶的人員才符合。這主要是考慮到“三權”退出是針對于我市已經在城鎮落戶的享有農村“三權”的人員,對于外地的人員、沒有依法享有農村“三權”的和沒有在城鎮落戶的人員,不屬于“三權”退出范圍。市農業農村局法規與改革科科長劉世興:在“三權”的定義中,我市將宅基地資格權和使用權一并列入了退出的范圍,主要是考慮到目前宅基地資格權和使用權的分置,單只退出宅基地使用權,農戶還有資格權,還保留向集體申請宅基地的資格,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三權”的退出。《細則》對農業轉移人口的農村“三權”保障給予明確,規定農業轉移人口原享有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資格權使用權及地上房屋所有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戶口遷移城鎮后依法保持不變,讓進城落戶的農民吃上“定心丸”,為農村“三權”的退出奠定基礎。市農業農村局法規與改革科科長劉世興:在“三權”退出的程序上,首先是農戶申請,然后是村集體經濟組織審批,最后是鎮級審核,這里的審核是行政部門對退出申請資料真實性、合法性的審核。《細則》的制定實施,將有效建立進城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依法自愿有償退出農村“三權”的制度機制,進一步激活農村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