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家發改委批復的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提出,要在武漢新建8條軌道交通,其中4條為地鐵項目,4條為市域快線項目——分別為7號線北延線、16號線、19號線和新港線項目。這是市域快線的概念首次出現在武漢軌道交通規劃中。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鐵四院獲悉,該院設計的市域鐵路溫州S1線預計本月23日正式通車。據悉,這是全國首條時速超過120公里(交流電制式)、公交化運營的市域鐵路。
市域鐵路,是一種運行速度比地鐵更快的軌道交通,主要連接中心城區與郊區或衛星城鎮,在東京、巴黎等國際大都市被廣泛應用。去年12月,國家發改委批復武漢建設4條市域鐵路。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樊一江表示,溫州市域鐵路的開通,為武漢即將開建的4條線路提供了很好的樣板經驗。
▲ 溫州市域鐵路S1線
溫州S1線平均站距3公里 12站耗時40分鐘
市域鐵路有啥不同?1月17日,借溫州市域鐵路S1線試運行之機,記者前往體驗。
一進入溫州市中心,就遠遠望見穿城而過的市域鐵路S1線。該鐵路與武漢的輕軌類似,站房在地面,全程高架。列車外觀與地鐵一樣,但只有4節車廂,比地鐵少2節,能夠容納900人(地鐵為1400人)。
雖然是試運行首日,但來體驗的市民絡繹不絕。車廂內的結構與地鐵略有不同,除了站式扶手和長排座位外,還新增了類似公交車的雙人座,座位數約近百個。車廂寬度為3.3米,比地鐵略寬(2.8米-3米)。
據介紹,S1線分兩期建設,目前一期在建,總投資180億元,全長53.5公里,設18個站,平均站距約3公里(為地鐵2-3倍),連接溫州中心城區與靈昆島、洞頭縣,并無縫對接溫州高鐵站、溫州火車站及規劃的2條地鐵。
因少部分項目未完工,此次試運行的只開通了12個站,約35公里。運行初期,平均每10分鐘一趟,待今年全線開通后,將縮短至3分鐘一趟,公交化運營。
列車速度很快,從起點到“終點”,耗時近40分鐘,平均每站運時間3分多鐘。列車工作人員介紹,該線路設計時速120公里以上,全線貫通后,行程大約1小時,市民可直接刷公交卡。
▲ 市域鐵路(左)和高鐵(右)并行駛過
1小時車程連接中心城區與市郊 鐵四院設計填補國內空白
同為軌道交通的市域鐵路與地鐵、輕軌有何不同?
鐵四院副總工程師、溫州市域鐵路項目經理周宇冠解釋,地鐵、輕軌主要建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主城區,里程在50公里以內,由于人口密集、站點多,設計時速為80公里,實際旅行時速25—30公里,平均站距1-1.5公里;市域鐵路設的功能是連接中心城區與市郊、衛星城鎮,其距離大多在60—80公里,計時速120公里-160公里,實際旅行速度75—80公里。由于沿途旅客比地鐵少、距離長,平均站距達到3-4公里。
“考慮旅客承受能力,市域鐵路與地鐵行程應均在1個小時左右。”周宇冠表示,如果乘坐時間太長,人們更愿意選擇開車出行。因此,主城區與市郊、衛星城鎮更適合建速度更快的市域鐵路。
此外,從成本上看,每公里地鐵需要7-8億元,要具備城市GDP超過3000億元、人口超過300萬等條件;而市域鐵路每公里只需3.5-4億元,GDP、人口等方面的硬性指標也要低出許多,非常適合宜昌、襄陽、咸寧等城市建設。
目前,北京、南京、成都等大城市均建設了市百余公里市域鐵路,但大多是直流電制式,設計時速80公里,類似于地鐵。在國際上,東京都市圈建設規模最大。它以東京為中心,半徑80公里,通過地鐵、市域鐵路將東京都、崎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組成了一個整體,覆蓋3400萬人口。其中,80%的人乘坐地鐵和市域鐵路出行。
周宇冠解釋,北京、成都等城市所稱的市域鐵路,一般都是按地鐵模式設計,或者是既有鐵路線路改造而來,溫州市域鐵路S1線則是全新的制式,有一套自己的標準體系。鐵四院聯合相關單位先后完成供電、通信、信號等20多項專題研究,參與編制了《市域鐵路設計規范》和《市域快軌交通技術規范》,每小時120至160公里的市域鐵路設計速度填補了國內軌道交通的空白。
武漢建設4條市域鐵路 專家:可借鑒溫州經驗
近幾年,上海、成都等大城市掀起了都市圈、城市組群建設浪潮,加速推動區域一體化。
溫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坦言,該市規劃了4條市域鐵路,銜接中心城區與管轄的樂清、瑞安、平陽等6個縣市,構建1個主中心、6個副中心、50個區域中心鎮的大都市區,形成1小時快速通道,引導產業合理布局。
目前,武漢市也正在打造“1個主城+6個新城組群”城市構架,在去年底剛獲批的《武漢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8年—2024年)》中明確提出,建設4條市域鐵路,設計時速120—160公里,加速對接新城組群。
▲ 4條紫紅色線路為武漢市域快線
這4條線分別是:
7號線北延線(前川線)自馬池路至黃陂廣場,聯系盤龍城新城中心、橫店臨空產業園、黃陂區行政中心;
16號線自國博中心至周家河,強化紗帽與沌口、漢陽的交通出行,引導漢南的城市空間發展;
19號線自武漢火車站至高新二路,強化與武黃城際、武漢站銜接,支撐花山、光谷發展;
新港線自工業四路至桃橋湖,是主城區與西南新城組群的快速通道,串聯武漢火車站、化工區、陽邏新城。
溫州S1線對武漢市域鐵路建設有何借鑒意義呢?
“規劃線路時,要科學考慮人流和站距,確保全程1個小時可抵達。”鐵四院相關專家表示,4條線必須要有現有的地鐵、輕軌相接,經過火車站、機場,要做到無縫對接,方便市民上下換乘。在紗帽、橫店等中心區域,站點設置要盡量靠近公交車站、汽車站,方便當地居民乘坐班車。早晚班開行時間要與地鐵保持一致。
樊一江也建議,可充分借鑒國際經驗,積極與武漢站、天河機場對接,在市域鐵路上滾動播放一些火車、飛機時刻表,以及晚點、停飛等相關信息,讓市民出行更加精準;還可積極探索市域鐵路與國鐵安檢互通,減少旅客換乘時間。
你期待嗎?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