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沒有新鮮事,因為投機像群山一樣古老,股市上今天發生的事,過去曾經發生過,將來也必然再次發生。”作為百年股市第一人,有史以來最具才華的投機家,利弗莫爾有著極富傳奇的一生。他富可敵國,僅在1929年的大崩盤中就通過大筆做空獲利1億美元(當年全美財政收入也不過42億);他經歷大起大落,投資生涯三次投機失敗個人破產,但又一次次從谷底再到山峰;他嘗盡人生喜悲,從華爾街的紙醉金迷又跌落塵埃,孤獨地在三次失敗的婚姻后飲彈自盡,留下一句“我的人生是一場失敗”。《股票作手回憶錄》作為杰西. 利弗莫爾自述對其投機生涯的總結,不止很多實戰交易總結,更處處透出作者對市場內在哲理的深刻理解,其中很多市場理念至今被眾多大神級專業投資者奉為圭臬。任何級別的投資者,無論在投資的哪個階段讀這本書,總會有常翻常新的感覺。在利弗莫爾的投機理論里,市場永遠都擺脫不了人性兩個字背后體現的博弈屬性。事實上,百年前的美國市場和當今的全球證券市場從實質上并無區別,市場從來就是都淋漓的人性放大器,驅動股市的是從來不會改變的人性本身。可以說投機也好,投資也好,實際上是和人性反復斗爭的過程:反復克服貪婪和恐懼,拋棄盲從和過度自信,時刻保持清晰的判斷和認知。而利弗莫爾用他的一生驗證了作為投機者所能取得的巔峰成就和與人性斗爭的殘酷。作為投機大贏家,這不是對一個正常人的要求,需要平衡性格和交易中相關的所有因素。這個過程如此的讓人精疲力竭,即便是意志最堅定的人,某一天也可能最終被某次交易所吞噬。這也是證券市場反復上演、亙古不變的韭菜宿命論。將星隕落。回到我們的世界里,既然和市場去博弈本身就是違背人性的,相比趨勢投資與市場的赤身肉搏,也許價值投資更容易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去實踐。利弗莫爾作為趨勢交易流派的鼻祖,格雷厄姆、芒格、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流派則樹立了投資理論史上的另外一座高大的山峰。實際上在投資的世界里,流派的分歧是相對的:趨勢流派也好,價值流派也好都是基于對于事實的認知,基于對于市場的敬畏,更是對于人性和自身的宣戰。時代在變,技術在變,經濟體系在變,不變的依然是人性所堆砌的市場。慶幸的是,我們這個時代對價值投資有了更深層次的認同,從而可以更有效的去接近市場。任何投資人從不同角度在這本書中都能收獲對于市場和投資的深刻見解,值得去對照和反思,值得一讀。(文/中庚基金張佳慶)——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