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顧城,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句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其實這不是一句詩,而是一首詩。兩句話,短短20個字,卻讓顧城奪得“朦朧詩人”的桂冠,聲名鵲起。在80年代,顧城有多火呢?打個比方,鹿晗在00后小女孩眼里有多火,顧城在80年代的少男少女心中就有多火。
顧城,是一個偶像派詩人。總是戴著一頂用牛仔褲腿裁剪而成的帽子,面目清朗,身形瘦削。
1956年,顧城出生。他爸也是個詩人,因為趕在了特殊年代,所以童年時期的顧城,幾乎沒有得到過任何溫暖的關(guān)愛。
1968年,顧城12歲,輟學(xué)了。呆在家里干什么呢?——養(yǎng)豬。這對于顧城而言是很大的摧殘,他敏感的內(nèi)心和孤僻的性格,總讓人覺得他不屬于這個世界。
“我是一個放豬的孩子,沒有受過教育。”這就是顧城的全部童年。
顧城開始學(xué)習(xí)寫詩,總是一個人呆在,他從來不和別人一起玩,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的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習(xí)慣于黑暗的眼睛都去習(xí)慣于光明。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節(jié)選。
實際上顧城一輩子都沒有走出他的童年,他永遠停留在了孩子階段。
“17歲我回到城里,看見好多人,我很尷尬,我不會說話。人都在說一樣的話,你說的不一樣,他們就懂,這里邊好像有一個魔鬼,不是他們在說,是另一個東西。城市像一架機器、一個鐘,每分、每秒都讓你服從它。我不能適應(yīng)這一切,就爬到樓頂上去看書。我在書里聽到另一些聲音,這聲音給我安慰,我開始找我被偷走的聲音。”
他討厭人,但是卻親近于自然。因為顧城幾乎是沒有任何情商可言,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在他看來既麻煩又尷尬,甚至毫無必要。他躲避現(xiàn)實的方式,就是看書,還有寫詩。
1979年,顧城從上海獨自返回北京。在逃離上海的火車上,謝燁,一個21歲的上海姑娘,成了顧城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
顧城見到她的第一面之后,就說:“謝燁就是我的女神維納斯。”
“我知道,我有兩次生命,一次還沒有結(jié)束,另一次剛剛開始。后來在開往北方的火車上我就遇見了她。我們坐在一起,我一看見她就知道是她。”
一見鐘情,也不過如此了。“我覺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無法停留。”這是顧城寫給謝燁的第一封情書。
四年之后,1983年8月8號,顧城與謝燁結(jié)婚。那時候的謝燁永遠不會想到,這個渾身都散發(fā)出光輝的浪漫詩人,會在十年之后,用一把利斧要了自己的命。
顧城為什么要殺死自己的妻子謝燁?留給了后人很多的猜測。但是最主要的原因,無外乎是因為顧城那“自私自利又懦弱無能”的愛。
顧城很怕城市,對人群有著本能的恐懼。所以在顧城的心里,一直存在一個陶淵明似的“桃花源”的夢想。和自己相愛的人在一起,遠離塵世紛擾,過著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
1988年,顧城攜妻謝燁前往新西蘭的一座荒僻的小島——激流島,在那里,他成了一個“王”。
顧城不是一個好丈夫,他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顧城只是在單方面地索取,卻從未給予。他為了能夠獨自占有妻子的愛,甚至禁止她懷孕生子。一個連自己的兒子都嫉妒的人,可見他對別的可能接近自己妻子的外人的猜疑與嫉妒的程度!
在現(xiàn)實面前,顧城還是一個懦夫,他躲在自己的營造的那個美好的“桃花源”里,過濾掉世界的一切丑陋,因為他連面對的勇氣都沒有。這也是為什么當他的“桃花源”、“女兒國”崩塌時,他喪心病狂地殺死妻子謝燁的原因。
用今天的話來講,顧城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廢柴,因為他連賺錢養(yǎng)家都做不到。
顧城只迷戀那個他幻想出來的世界,他躲在里面,創(chuàng)作寫詩,在里面玩耍快樂,他把所有的情感都放在了那個世界,以至于在現(xiàn)實中,他成為一個生活無能的人。
顧城只負責(zé)寫詩。賺錢養(yǎng)家還要照顧一個孤僻偏執(zhí)的“神經(jīng)病廢柴”。所以謝燁,其實并不幸福。
但是她并沒有想過離開顧城,她認定了顧城。把對顧城的照顧當成了一種情感需要,顧城離開了她就會死,她不會讓顧城死,所以不能離開他。
但是顧城,是一個好情人,因為他會寫那些美麗而又無用的詩來討好和感動你。
一位叫英兒的大四女學(xué)生介入了顧城和謝燁的感情,她是顧城的鐵桿粉絲,在很多人抨擊朦朧詩的情況下,英兒站出來力挺顧城,這讓顧城很感動。
當英兒知道顧城夫婦決定前往新西蘭的激流島,當著謝燁和朋友的面,她流著淚對顧城表白了自己的情感。
1990年,顧城以謝燁的名義,買了張機票將英兒接到了新西蘭的小島上。謝燁默默接受了這一切。兩個人的愛情,出現(xiàn)了第三個人插足,他們竟然相安無事。
但是愛情,本質(zhì)上就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絕對自私的占有。第三者的介入,就像一根長在肉里的刺,雖然習(xí)慣,但是依然會疼。
謝燁愛顧城的一切,甚至接受他的女友。謝燁對待英兒是友善的,甚至為她洗衣服做飯。
顧城很滿意這樣的生活,他是這個“女兒國”的王。但是,在兩個女人心里,她們不一定喜歡。
因為在島上的生活壓力太大,英兒提出要出去找工作賺錢,顧城卻表現(xiàn)得很憤怒和失望。他覺得英兒要離開他,要毀了他的童話世界。
1992年,顧城夫婦應(yīng)邀前往德國游學(xué)一年。因為經(jīng)費有限,英兒未能隨行,留在了新西蘭。
顧城和英兒開始還有斷斷續(xù)續(xù)的書信往來,漸漸地,他們失去了聯(lián)系。顧城四處打聽她的消息,得知她為了拿到綠卡嫁給了一個洋人老頭。
童話王國淪陷,那個冰清玉潔的女神形象也瓦解了。顧城深受打擊,因為他的“女兒國”滅亡了,他如丟了魂,軀體在殘垣斷壁中游蕩。
英兒的不辭而別,讓顧城陷入了狂躁不安中,無法平息,經(jīng)常通過對謝燁的家暴,來發(fā)泄憤怒。
為了安慰顧城,謝燁找到英兒。英兒卻說:“不管顧城死不死,我不可能回來了”。顧城難過得只想自殺,為了哄騙顧城,謝燁甚至給他買了一把刀,讓他去殺了英兒解氣。
1991年3月到1992年10月,英兒前后在島上住了一年半。顧城說“在島上的生活,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日子。”
這就是顧城心中的英兒,一個他明知自私卻欲罷不能的女人。顧城對英兒的愛,一字一句,燙著謝燁的心。
顧城把他和英兒的故事寫成了一本書——《英兒》,由顧城口述,謝燁整理成書。當謝燁聽見自己的丈夫回憶和另一個女人的浪漫愛情時,她的心,一定如百蟲噬咬。
謝燁給父親寫信:“如果現(xiàn)在出現(xiàn)任何一個人,不管是誰,我都會立刻愛上他!”不堪重負的謝燁需要一個男人的依靠,顧城只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這時候,一個叫“大魚”的人出現(xiàn)了,仿佛要拯救她。
謝燁要離開,離開顧城,離開過去這十年的生活。
1993年10月,謝燁終于提出了離婚,宣告離開激流島。
愛情中,最悲慘的是什么?是兩個人近在咫尺,兩顆心卻遠在天涯。
當你無法靠近另一顆心的時候,你已經(jīng)被它拒之門外,它的冰冷與火熱都再也與你無關(guān),這種陌生遠勝于路人。
謝燁的背叛,讓顧城的世界徹底淪陷了。
10月8日,謝燁收拾行李準備離開,顧城阻攔,兩人在爭執(zhí)中扭打在一起。顧城折回房里,提了一把斧子追上謝燁,喪心病狂地將謝燁砍倒在血泊中。顧城通知了自己的姐姐顧?quán)l(xiāng),在留下四封遺書后,在門口的一棵大樹上自縊而死。
顧城殺妻而后自盡,在當時的詩壇引起的轟動不亞于海子臥軌而亡。絕望,冰冷的絕望,無疑促成了顧城喪失理智的瘋狂。這背后,其實是無能,徹底的無能,讓他在對愛情無可挽回的情況下選擇摧毀一切。
顧城殺妻的背后,比“性無能”更可怕的,其實是“愛無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