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愿者王宏梅:
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級職業指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講師團講師、公益人。熟識精神分析、家庭治療、敘事療法。擅長領域:夫妻關系、親子關系、人際溝通。
我不認同這種說法。
我認為人際關系的實質是價值交換,但價值交換并非就是利用與被利用。
人們與別人交往,交往的對象身上必然有他需要的東西,比如我們跟著老師學習,是老師掌握了我們沒有的知識和技能,他身上有我們想要的知識價值;我們追星,是因為明星滿足了我們的審美價值,還能為我們帶來榜樣的價值;我們喜歡一個人,是對方身上有我們喜歡的東西,你跟對方在一起是愉悅的、或是對方能激發你的某種力量的,同樣,你身上肯定也有對方喜歡和欣賞的東西,單方面的喜歡也不符合價值互換的原則,也不可能建立長期的友誼;我們喜歡上一個異性并想跟TA發展為男女朋友關系,甚至還想跟TA白頭偕老,是因為TA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和愛的愉悅;我們全身心地愛我們的孩子是因為孩子滿足了我們愛的價值,當我們在陪伴孩子、看著他一天天成長起來時,精神上的愉悅與成就感是任何物質上的價值都無法交換的。
把人際關系的本質看成只是利用與被利用,有失偏頗。
在人際關系中,人首先是主體,當然也有作為客體的使用價值,比如我們每天在創造知識、創造財富,為社會和大自然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但這并非利用,而是我們與社會和大自然的價值交換,社會和大自然養育了我們,我們反過來也為社會和大自然創造財富。
在任何關系中,一味的索取都是不成立的,失衡的關系遲早會枯竭,讓關系的雙方都走向死亡。
比如,我們現在的空氣惡化,正是人類過度向大自然索取的結果,其結果就是我們自己反過來受害。同樣,當關系的一方只知向另一方索取時,另一方遲早也會離開這段關系。
在官場中確實有你所說的那種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但是我認為這并不是一種健康的關系。健康的關系應該是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是這項工作的最佳人選,他能為工作帶來最大的價值,而不是他利用了誰或誰利用了他才達到這個位置,他在這個位置是因為他能讓這個位置對社會的貢獻達到價值的最大化。
價值交換是所有資源配置的法則,你有多少價值,就能得到發揮多少價值的資源,反過來也會獲得相應的價值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