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理法院 : 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案 號 : (2013)浙麗行終字第45號裁判日期 : 2014-01-23文書來源 : 中國裁判文書網案件類型 : 判決文書性質 : 行政審理程序 : 二審合 議 庭 : 黃力芝 鄒一峻 朱建民
上訴人:麗水市公安局經濟開發(fā)區(qū)分局
被上訴人:王友和
2013-11-11
一審王友和與麗水市公安局經濟開發(fā)區(qū)分局行政處罰一審判決書
2013-11-11
一審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第(二)項(95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18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第一款(72)
展開
當事人信息
上訴人(原審被告)麗水市公安局經濟開發(fā)區(qū)分局。
法定代表人鈄啟奎。
委托代理人朱青連。
委托代理人張波。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友和。
委托代理人葉家紅。
審理經過
上訴人麗水市公安局經濟開發(fā)區(qū)分局與被上訴人王友和公安行政處罰一案,不服龍泉市人民法院(2013)麗龍行初字第14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3年12月16日對本案進行了公開開庭審理。上訴人麗水市公安局經濟開發(fā)區(qū)分局的法定代表人鈄啟奎及其委托代理人朱青連、張波,被上訴人王友和的委托代理人葉家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查明
原判認定,2013年3月18日,原告及其侄子王彥博與曹國民在蓮都區(qū)水閣老村菜場因臨時搭棚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當日9時36分,被告下屬派出所工作人員接到報警電話稱水閣老村菜場發(fā)生打架事件。被告工作人員到場后將原告?zhèn)鲉局了w派出所接受調查,對其他相關人員制作了詢問筆錄,于2013年4月2日作出該案件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認定,案發(fā)當日原告及其侄子王彥博對曹國民進行了毆打,致使曹國民面部多處受傷。同日18時29分,被告要求原告在《行政處罰告知筆錄》上簽字,原告拒絕簽字確認。同日19時33分,被告向原告送達麗開公行決字(2013)第31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原告又拒絕簽字。兩份文書上均有兩名民警簽字,證明原告拒絕簽字。后被告認為上述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有文字錯誤,于4月4日自行啟動內部糾錯程序進行更正,將上述行政處罰決定書中“王彥博的行為”里的“王彥博”用手寫改為“王友和”,并蓋上校對章,但未將經過更正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原告。2013年4月2日至4月13日,原告被執(zhí)行行政拘留十一日。2013年5月6日,原告向麗水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在復議期間,被告向麗水市人民政府提交了另外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將上述行政處罰決定書中“王彥博的行為”里的“王彥博”打印改為“王友和”,辦案民警在上面簽字時間為2013年4月2日。經麗水市人民政府復議,維持了被告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服,在法定期限內提起行政訴訟。
一審法院認為
原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在認定事實部分,認定王彥博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已構成毆打他人,但對原告的行為未作出界定。原告雖然參與打架,但王彥博等也參與了毆打曹國民,對曹國民的受傷,是否是原告毆打所致,原告是否構成毆打他人,被告提供的證據(jù)不能充分證明。
被告在向原告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后,認為行政處罰決定書上有文字錯誤,啟動內部糾錯程序對該行政處罰決定書進行更正。但未將經過更正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送于原告,更正程序不到位。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一款、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jù),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及其執(zhí)法人員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向當事人告知給予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jù),或者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當事人放棄陳述、申辯權利的除外。
本案《行政處罰告知筆錄》雖然載明了原告可進行陳述、申辯的權利,但被告提供的《行政處罰告知筆錄》和錄像資料只能證明原告拒絕在告知筆錄上簽字,不能證明被告已經向原告盡了告知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jù)和陳述、申辯權利的義務。錄像資料也不能充分證明原告放棄陳述、申辯的權利。被告在告知原告救濟途徑和期限時,未全面告知原告復議機關,限制了原告的復議選擇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主要證據(jù)不足,違反法定程序,應予撤銷。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1、3目的規(guī)定,判決撤銷被告于2013年4月2日作出的麗開公行決字(2013)第31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案件受理費50元,由被告麗水市公安局經濟開發(fā)區(qū)分局負擔。
上訴人訴稱
上訴人麗水市公安局經濟開發(fā)區(qū)分局上訴稱:1、被上訴人王友和毆打他人事實清楚,有王友和本人陳述、受害人曹國民的陳述、王建鵬的陳述、王彥博的陳述、證人林某甲、邵某、林某乙的詢問筆錄等證實。同時根據(jù)《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的規(guī)定,毆打他人不再以“造成傷害”結果為構成要件,行為人只要有實施毆打他人的行為,公安機關就可以作出治安處罰決定。原審法院片面地以曹國民的傷是否王友和造成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主要證據(jù)不足不當;2、處罰決定上已經載明了王友和毆打曹國民的事實、處罰依據(jù)、處罰決定、執(zhí)行方式和救濟途徑,雖然文字上有錯誤,但不影響案件的實體處理;3、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第一款、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及其執(zhí)法人員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當事人放棄陳述或者申辯權利的除外。上訴人在作出處罰決定前,對被上訴人進行處罰告知,但當事人放棄陳述和申辯的權利,故作出行政處罰,并無不當;4、至于上訴人未全面告知復議機關的問題,系因開發(fā)區(qū)政府機構設置的原因,況且被上訴人已經申請麗水市人民政府復議,其申請救濟的權利未受到實質影響。綜上,原審法院撤銷上訴人的麗開公行決字(2013)第31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不當,請二審法院予以糾正。
被上訴人辯稱
被上訴人王友和辯稱:
1、一審法院對被訴行政行為主要證據(jù)不足的認定是正確的。曹國民、林某甲和王友和、王建鵬、邵某的證言相互矛盾,無法充分證明王友和毆打曹國民的事實。上訴人在舉證期限內未向法庭提供與本案無利害關系的林文余、林某乙、王培文、麻友田的詢問筆錄,表明在雙方陳述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其對證言的采信未能做到全面、客觀;
2、被訴行政處罰行為存在以下違法之處,
首先,根據(jù)《行政處罰法》的規(guī)定,對情節(jié)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上訴人提供的證據(jù)不能證明其對王友和作出拘留決定進行過集體討論;
其次,從告知筆錄以及視頻中,上訴人在未征求王友和意見之前就將事先打印好“聽清楚了”“不需要提出陳述和申辯”的告知筆錄遞給被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簽字,在王友和沒有看并表述不愿意簽字時,上訴人未就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依據(jù)向王友和宣讀,剝奪了王友和的陳述權和申辯權;
再次,行政處罰決定書只告知王友和向“麗水市公安局申請行政復議”,而沒有告知其可以向本級人民政府申請復議這一途徑,無疑限制了王友和的救濟途徑。綜上,被訴行政處罰多處程序違法,無法保證實體公正,原審法院予以撤銷并無不當,請求二審法院予以維持。
二審庭審中,因涉及被上訴人的合法權益,本院依職權要求上訴人當庭提交其在行政處罰程序中對林文余、麻友田所作的詢問筆錄,并就一審上訴人超舉證期限提交的林某乙、王培文的詢問筆錄及其他證據(jù)進行了質證和辯論。被上訴人認為從本案證據(jù)看,只能證明王友和與曹國民雙方扭在一起的事實,與上訴人認定的毆打有本質區(qū)別,上訴人認定王友和有毆打他人的事實證據(jù)不充分。上訴人認為根據(jù)全案證據(jù),能夠證明王友和有毆打的事實。本院經審查認為,除林文余的筆錄陳述王友和未動手打人外,麻有田、王培文陳述未看到打架的全過程,林某乙陳述曹國民被王友和及他兒子三人拉扯在一起。但王友和本人、曹國民、王建鵬、王彥博、林某甲、邵某的等人的詢問筆錄均陳述王友和有毆打曹國民的行為,故綜合全案證據(jù),本院對上訴人的質辯意見予以采信。
本院認為
本院認為,本案事件系王友和對村集體菜場臨時棚搭建有異議而引發(fā)。王友和最初用手指著曹國民的臉漫罵,進而發(fā)生推搡和互扭,后王彥鵬等人參與毆打,最終導致曹國民受傷。王友和在本案事件中應承擔主要責任。上訴人據(jù)此認定王友和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構成毆打他人,定性并無不當。
上訴人的處罰決定雖然存在被處罰人的名字錯誤的事實,但處罰決定依據(jù)的還有相關證據(jù)材料,不致于當事人對處罰決定的結果產生曲解,該錯誤可以通過對文字進行補正的方式彌補,無需通過撤銷處罰決定的方式予以糾正。
本案行政處罰的告知問題,系被上訴人主觀上對行政處罰有抵觸,拒絕了解處罰內容、進行陳述和申辯,在此情況下,上訴人的辦案人員在行政處罰告知書上予以注明,無明顯不當。至于行政處罰決定存在未全面告知復議機關的問題,系因上訴人所處的開發(fā)區(qū)的機構設置導致對復議機關的選取存在不確定性,且被上訴人已經實際選擇了麗水市人民政府作為復議機關,其復議權利未受實際影響。綜上,本案被訴處罰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部分程序雖有瑕疵,但未影響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尚不足予以撤銷。原判撤銷被訴行政處罰決定不當,本院予以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二)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六條第(四)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二審裁判結果
一、撤銷龍泉市人民法院(2013)麗龍行初字第14號行政判決;
二、駁回原審原告王友和要求撤銷麗水市公安局經濟開發(fā)區(qū)分局所作的麗開公行決字(2013)第31號公安行政處罰決定的訴訟請求。
二審案件受理費各50元,均由被上訴人王友和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人員
審判長朱建民
審判員鄒一峻
審判員黃力芝
裁判日期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三日
書記員
代書記員葉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