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語呢喃編輯
秋語呢喃編輯
合上《瓦爾登湖》,一股清涼匯入心間,將心蕩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譯者徐遲在該書序言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我想,《瓦爾登湖》是屬于心靈的。
梭羅原是個要在人世有所作為的人。然而,經過兩年多的湖邊生活后,他看破了“紅塵”,感到人世擾擾,榮華富貴,不過是些貪婪罷了,他要對之心平氣和,一無所求。從對人世有所求到無所求是一場艱難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觀照梭羅的這條起伏的心路歷程,不知能否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里,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制,則是理性。我們無法也無需戒絕自己對生活的“所求”,但同時是否也該有些出世的精神來面對這個不復簡單的世界?在越來越考究的生活中,心靈的羅盤仍固執地指向簡單和質樸。 現代生活給人的生存制造了幾乎隨心所欲的舒適。我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又給自己埋下了生態的陷阱,因而只能用回歸自然來安慰自己的無奈。如果我們少一些貪婪和欲望,又怎會遭受這些戲劇性的嘲弄與懲罰?
梭羅說:“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什么是真理”?我想該是:熱愛自然,創造生活。
關閉此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