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防御性駕駛,那么防御性駕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防御性駕駛就是駕駛人在行車過程當中,能夠準確的判斷道路上的各種危險,比如與其他駕駛人、非機動車、行人、不良天氣、路口等路況下引發的明顯危險和潛在危險。駕駛人懂得預判這些危險,并能及時采取必要、合理的有效措措施避免危險事故發生的駕駛方法,就是我們所說的防御性駕駛。
防御性駕駛的五大要領:
1:預估風險。駕駛人需要根據天氣、路況以及目測的事物等與安全駕駛相關的各種情況,來提前預判可能發生的駕駛所造成的潛在危險,以便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比如通過路口,我們要想到即便是綠燈也可能會有違反交通規則闖紅燈的行人、非機動車,甚至機動車。再比如雨天路況濕滑,我們要降低車速。
2:放眼遠方。開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看前方車輛,同時也要觀察前方至少15米范圍外的交通情況,這樣才能提前預判可能出現的影像安全駕駛的各種情形,才能為預防交通事故贏得跟多的時間和空間。
那么為什么要觀察前方15米以外的情況?根據相關的實驗表明,正常行駛中,從視覺判斷危險,到大腦決定處置危險的過程需要6-8秒鐘,所以要放眼遠方,目的是提前預判危險,提前采取預防措施。
3:顧全大局。危險來自四面八方,所以危險總是變化無常。開車的時候我們經常說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目的就是不間斷,有序的觀察周邊的交通環境,從而及時發現潛在的危險,并作出防御的動作。
比如十字路口,我們不能只依賴信號燈。比如變更車道的時候,我們不能只觀察后視鏡,更要觀察兩側盲區內的情況。
開車的時候,駕駛員的眼睛就像是雷達一般,前方、左車窗、左側后視鏡、儀表盤、后視鏡、右車窗、右側車窗、前方這樣不斷的循環觀察。
4:留有余地。在車陣當中駕駛,我們經常遇到正常行駛的前車突然減速,左右車輛突然進入到我們的車道,甚至于這兩種情況會同時發生,那么我們此時一定要保持與前車的安全距離。
開車上路應當避免與兩邊車輛并排行駛的情況發生,所謂留有余地就是時刻為自己留出應急的逃生路線。
5:引人注意。駕駛的時候要讓別人注意到我們,比如鄉村道路上按喇叭,燈光輔助等等來提醒其他交通參與者注意。
在開車當中,防御性駕駛的五大要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駕駛人只有正確認識到道路上的危險,才能形成防御性駕駛的意識,而后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