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州
常州地處江蘇省南部、長三角腹地,東與無錫相鄰,西與南京、鎮江接壤,南與無錫、安徽宣城交界。常州市屬長江下游平原,兼有高沙平原和山丘湖圩,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州是一座有著3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末期,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開始了長達2500多年有準確紀年和確切地名的歷史。西漢高祖五年改稱毗陵。西晉武帝太康二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歷朝均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過延陵、毗陵、毗壇、晉陵、長春、嘗州、武進等名稱,隋文帝開皇九年始有常州之稱 。
一、丹參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干燥根和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狀:本品根莖短粗,頂端有時殘留莖基。根數條,長圓柱形,略彎曲,有的分枝并具須狀細根,質硬而脆,斷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紅色,木部灰黃色或紫褐色,導管束黃白色,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苦澀。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癥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
用法與用量:10~15g。
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藏:置干燥處。
二、半夏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塊莖。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和須根,曬干。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功能與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于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
用法與用量:內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外用適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
注意: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生品內服宜慎。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三、牛蒡子
本品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再曬干。
性狀:本品呈長倒卵形,略扁,微彎曲,表面灰褐色,帶紫黑色斑點,有數條縱棱,通常中間1~2條較明顯。頂端鈍圓,稍寬,頂面有圓環,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基部略窄,著生面色較淡。氣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性味與歸經:辛、苦,寒。歸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痄腮,丹毒,癰腫瘡毒。
用法與用量:6~12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四、芡實
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種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皮,取出種子,洗凈,再除去硬殼(外種皮),曬干。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多為破粒,表面有棕紅色或紅褐色內種皮,一端黃白色,約占全體1/3,有凹點狀的種臍痕,除去內種皮顯白色。質較硬,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淡。
性味與歸經:甘、澀,平。歸脾、腎經。
功能與主治: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用于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
用法與用量:9~15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