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清骨散 |
【漢語】 | Qing Gu San |
【英文】 | Bone-Clearing Powder |
【分類】 | 清熱劑 |
【出處】 | 《證治準繩》 |
【組成】 | 銀柴胡一錢五分 (5g) 胡黃連 秦艽 鱉 甲醋炙 地骨皮 青蒿 知母各一錢 (各3g) 甘草五分 (2g) |
【用法】 | 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 |
【功用】 | 清虛熱,退骨蒸。 |
【主治】 | 肝腎陰虛,虛火內擾證。骨蒸潮熱,或低熱日久不退,形體消瘦,唇紅顴赤,困倦盜汗,或口渴心煩,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
【病機】 | 本方證由肝腎陰虛,虛火內擾所致。陰虛則生內熱,虛熱蘊蒸,發為骨蒸潮熱、心煩口渴、虛火上炎則唇紅顴赤;虛火迫津外泄,故夜寐汗出;真陰虧損,不能充養肌膚,日久遂致形體消瘦;舌紅少苔,脈象細數均為陰虛內熱之侯。因本方證重點是虛火為患,而虛火不降則陰愈虧,陰愈虧則火愈熾,故治以情虛熱為主,佐以滋陰。 |
【運用】 |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骨蒸勞熱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骨蒸潮熱、形瘦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可用于結核病,或其他慢性消耗疾病的發熱骨蒸屬陰虛內熱者。 |
【附方】 | 秦艽鱉甲散《衛生寶鑒》地骨皮 柴胡 鱉甲去裙,酥炙,用九肋者,各一兩 (9g) 秦艽 知母 當歸各半兩 (各5g) 上藥為粗末,每服五錢 (15g),水一盞,青蒿五葉,烏梅一個,煎至七分,去滓??招?,臨臥溫服。功用:滋陰養血,清熱除蒸。主治:陰虧血虛,風邪傳里化熱之風勞病。骨蒸盜汗,肌肉消瘦,唇紅頰赤,口干咽燥,午后潮熱,咳嗽,困倦,舌紅少苔脈細數。 |
【方歌】 | 清骨散君銀柴胡,胡連秦艽鱉甲輔,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勞熱一并除。 |
經典為基,臨床為本
醫路漫漫,初心不忘
堅持雖難,諸君為伴
【漲知識】
黃帝內經
素問
傷寒論
張機
系列
金匱要略
張機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