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肝臟是人體重要器官,不論是吃進來的,還是排出去的,它幾乎都要管一管,同時還擔負著解毒、代謝、消化、儲血和調節(jié)循環(huán)血量等重要任務,對維持內(nèi)環(huán)境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
但常見的不良生活、飲食習慣卻讓它深受傷害——據(jù)國家衛(wèi)健委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20年包括慢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在內(nèi),中國慢性肝病患者人數(shù)可能超過4.47億!另外,每年新發(fā)肝癌近46萬例!
那么,怎么維護肝健康呢?又該遠離哪些傷肝因素?
肝臟最怕的6件事
你中了幾個?
你的行為、飲食與肝臟健康最為密切,看看下面幾個公認的傷肝事件,你做了多少?
人體攝入的脂肪要通過肝臟進行分解和排泄,長期攝入過多的高油脂食物會增加肝臟負擔,從而引起肝功能障礙,甚至形成脂肪肝等一系列并發(fā)癥。
反過來,脂肪堆積在肝內(nèi)又會進一步加劇炎癥反應,導致肝功能下降,分解脂肪效率更低,陷入惡性循環(huán)當中。
凡是含酒精的飲料都會對肝臟帶來損傷,不管是白酒、啤酒還是紅酒。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及其衍生物的代謝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炎性物質和氧化物,可刺激肝臟細胞向纖維方向轉化,超過一定閾值時,將造成不可逆的肝損傷,甚至誘發(fā)肝癌。
發(fā)霉的食物常被霉菌污染,也容易產(chǎn)生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如黃曲霉毒素),對肝臟傷害更大,甚至可能誘發(fā)肝癌。
變味的堅果、腐爛的水果、發(fā)霉的面包等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應立即扔掉,去掉發(fā)霉的部分也無濟于事。
研究發(fā)現(xiàn),醉蝦、生蠔和半生不熟的貝類常帶有細菌和肝吸蟲等寄生蟲。像肝吸蟲可以寄生在人體的肝膽系統(tǒng),產(chǎn)生毒素和一些分泌物,損傷肝細胞、膽管上皮細胞,引起肝臟反復的炎癥、壞死纖維化,可能發(fā)展為肝硬化,甚至導致肝癌。
食物內(nèi)的寄生蟲很難通過肉眼識別,最簡單的方法是把食物煮熟、煮透后食用。
像火腿腸、臘肉、培根等加工食物中不僅含有高鹽,還可能添加多種食品添加劑、防腐劑等,經(jīng)常食用會增加肝臟代謝和解毒功能的負擔,甚至誘發(fā)肝損傷。
一方面,長時間熬夜或睡眠不足可造成身體疲勞,使得身體處于氧化應激狀態(tài),增加自由基含量,提高患肝病的風險;另一方面,夜間11點到凌晨3點是肝臟解毒的最佳時期,長期熬夜會導致肝臟解毒功能下降,造成肝功能損傷。
眾所周知,長期久坐不動容易惹各種病。但你知道嗎?坐太久還可能會引來肝病。
韓國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每天坐10個小時的人比每天坐少于5個小時的,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要高9%。
一來長時間坐著不利于腸胃蠕動和熱量的消耗,易造成脂肪囤積,增加脂肪肝的幾率;另外,關節(jié)容易失去柔韌性和彈性,進而干擾肝臟疏通系統(tǒng)。
“是藥三分毒”,藥物在有效緩解人體不適的同時也可能產(chǎn)生一定毒副作用的,容易給肝、腎增加負擔。
所以,任何藥物不要亂吃,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按照說明書介紹的方法來吃。而長期服藥的人最好定期檢測肝功能,避免藥物損傷。
生氣時,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快,從而使血液和肝細胞內(nèi)的毒素相應增加。
而從中醫(yī)的角度看,在生氣時,肝氣橫逆肝血不通,久而久之難免會影響肝功能。
清晨起床后,好多人為了多睡一會,或者貪戀溫暖的被窩,忍著小便不起床。
有專家研究指出,盡快排尿,不僅排的是尿液本身的液體,更是排出毒素的過程,憋尿不排,整夜新陳代謝后的一些有害物質將無形中傷害人體的肝臟和腎臟。
肝受傷的六種表現(xiàn)
早發(fā)現(xiàn)及時“止損”
肝被稱為人體內(nèi)“最沉默的器官”,即使出現(xiàn)損傷,也往往不會有明顯、直接的疼痛反饋,因而我們要學會留心這些變化:
肝損傷導致的乏力疲勞是無法通過簡單的睡覺來解決的。
肝細胞損害,會使血清轉氨酶和其它酶的含量升高,膽堿酯酶出現(xiàn)大幅下降,進而誘發(fā)食欲下降、飲食減少、越睡越累等不適,人也更易疲乏無力。
有些病例可出現(xiàn)肝病面容,表現(xiàn)為面色黯黑、黃褐無華、粗糙、唇色暗紫、頑固性黑眼圈等。
肝功能異常可引起膽色素代謝異常,可致黃疸,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皮膚、鞏膜等組織的黃染,黃疸加深時,尿、痰、淚液及汗液也容易被黃染,但唾液一般不變色。
肝臟受到損害后不能正常滅活雌性激素,使得毛細血管擴張,從而導致皮膚上長有蜘蛛痣。其形狀就如同蜘蛛一般,用手按壓時轉化為蒼白色,松開手后又恢復原狀。
肝功能異常導致凝血因子合成異常,可致牙齦、鼻子等有出血傾向。
肝臟負責身體內(nèi)的水分代謝,它受損則水分代謝能力會出現(xiàn)問題,水分不能及時排出,便會在體內(nèi)滯留,從而引起足部水腫、腫脹。
養(yǎng)肝護肝
做好這三件事也很重要
想要肝臟健康,除了避免上述的傷肝行為,還可以加上這幾步:
營養(yǎng)素的補充一方面可以減少肝臟損傷;另一方面能促進肝細胞的再生。
①維生素E其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延緩細胞衰老,提高脂質代謝;同時還能夠延緩肝臟組織老化,強化肝細胞膜,減少被感染的幾率。
堅果、瘦肉、植物油、萵苣、卷心菜等都是維E的良好來源。
②B族維生素:不僅能加快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還能減輕酒精對肝細胞帶來的損傷,并有助于修復肝功能紊亂的問題,達到保肝護肝的作用。
谷類食物、豆類、牛奶、芝麻等都可以加入日常膳食。
③蛋白質:它好像肝臟的“維修工”,可以修復肝細胞、促進肝細胞的再生。
豆腐、雞蛋、魚、牛奶、雞肉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是肝臟的最愛。
現(xiàn)代人多脂肪肝,生活壓力大容易肝郁氣滯,這兩類人群可以試試以下2個茶飲:
①菊花枸杞茶
配方:菊花10克、枸杞10克、大棗2枚泡水做代茶飲即可。
菊花、枸杞都入肝經(jīng),有很好的養(yǎng)肝明目的作用;另外,枸杞中所含的甜菜堿可以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nèi)沉積、促進肝細胞再生,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
②二皮飲
配方:青皮、陳皮各10克,水煎服或沖泡,在家制作可以放上少許冰糖,改善口感。
青皮有消積化滯、散結消痰的功效,而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組合在一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很適合有肝郁氣滯癥狀的人。
①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的凹陷處。是肝經(jīng)的原穴,能很好地調節(jié)肝經(jīng)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②行間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趾間。具有清肝瀉火、清利頭目的作用。對于肝火旺導致的頭痛、眩暈、失眠等有好處。
③肝俞穴:位置在第9胸椎棘突下的不遠處。其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對此穴進行按摩可以起到補肝陰和養(yǎng)肝的作用。
用拇指指尖對穴位慢慢進行垂直按壓。
如果您想及時收到更多健康知識
簡單三步,把大醫(yī)生公眾號設為星標吧~
???
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