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家吃飯,就難逃洗碗的工作。雖然看似簡單,但是,碗洗不好,健康可能會受影響!
今天分享一些小技巧,讓洗碗輕松又干凈~
洗碗后一個動作,細菌增加70倍
洗完的碗和盤子沒干就摞在一起,第二天再拿出來使用——看似很正常的動作,其實會導(dǎo)致碗碟的二次污染!
此前,有實驗人員做過一組洗碗試驗。
試驗員首先給餐具進行了消毒,在餐具表面涂上了無菌肉湯,之后將餐具分為兩組:
一組碗盤清洗后直接摞起來放到了碗柜中儲存;另一組洗后立著放于置物架上,并放于通風(fēng)處。
三天后對比顯示,立著放的餐具菌落總數(shù)為8000cfu/套,符合我國相關(guān)衛(wèi)生標(biāo)準(zhǔn),而摞著放的參加細菌數(shù)量是560000cfu/套,為立著放的70倍。
由于我們的碗筷或碗盤不管怎么洗都不可能洗特別干凈,哪怕殘留一點點食物殘渣,都可以作為細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如果摞著放,積了很多水,房間溫度又適宜,細菌就會瘋長。
碗碟立起來以后水分容易瀝干,即使有一點食物殘渣也不容易滋生細菌。
記住這套洗碗后的“標(biāo)準(zhǔn)動作”
第一步
用洗滌劑擦拭碗筷后,用流動的清水將殘留的洗滌劑沖凈,特別注意碗盤底部等死角殘留的污漬,一定要徹底清洗干凈。
第二步
立于鏤空置物架上,置于通風(fēng)處,讓餐具自然瀝干。
第三步
待餐具表面沒有水滴后,再將其放入碗櫥中存儲,以免落灰。
類似的,其他餐具,如鍋鏟、筷子、砧板等,也建議立著放于可瀝水的置物架上。
6種洗碗法,錯上加錯
1.飯后把碗摞一起
這樣做會讓碗碟的兩面都沾上油漬,增加了清洗的工作量。
正確做法是將有油的和沒油的碗碟分開放置,先洗沒油的碗碟,再洗有油污的碗碟。
2.盤中余油倒進下水道
如果下水道沒有安裝水油分離裝置,油污就是水體最大的污染物,容易造成下水管堵塞。
因此,當(dāng)鍋底或盤中有明顯余油時,最好直接倒進廚余垃圾桶,或者用廚房紙、吸水紙擦掉。
3.洗滌劑直接涂碗上
將洗潔精直接擠在盤子上或百潔布上,很容易導(dǎo)致洗潔精用量超標(biāo),后面難以徹底漂洗干凈,對人體無益。
正確做法是先將洗潔精在半碗溫水中稀釋,弄出泡沫,然后用洗碗布或是百潔布少量多次蘸取刷洗。
4.長時間泡著不洗
用過的碗放到下一餐,食物殘渣開始發(fā)酵,大量微生物滋生,水池里會產(chǎn)生異味,不但給洗碗帶來不便,還會帶來健康威脅。
5.洗碗布當(dāng)“萬能布”
洗碗布擦完碗又去擦桌子、灶臺,如此反復(fù),污染源擴大,碗盤衛(wèi)生很難保障。
正確做法是專布專用,每次使用完后,都要掛在通風(fēng)處自然晾干。
6.喜歡用餐布擦干碗盤
為了讓碗盤快速干燥,很多人喜歡直接用餐布擦干,但我們的餐布可能并不干凈。
上海市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曾在2017年做過一項家庭調(diào)查,如果清潔不當(dāng),每塊餐布的細菌總數(shù)可高達數(shù)十萬個!
其實,餐具自然晾干即可,無需特地擦拭。
來源:養(yǎng)生中國